翌日清晨,穆晟雖然名義上已經正位,可還是暫居東宮,只能等先帝的國葬處理完畢,舉辦登基大典後,他才能正式搬進正宮居住。
此時衛尉高重帶著一批文書前來覲見,高重上前行禮道:“陛下,微臣今日來此是為確定新朝改元年號,先帝葬禮規制等等,請陛下閱覽。”
穆晟接過奏章仔細翻看了起來。
穆晟看罷奏章,將其放於案几上,問道:“高卿家,這年號定了景隆?”
高重道:“是的,陛下,景字寓意廣大,隆字寓意昌盛,長壽,眾臣廷議後也都認同此號,請陛下聖裁。”
穆晟嘴裡默唸道:“景隆?好!很好!是個好詞……”
穆晟剛要拍板就定下這個年號,卻不知忽然腦子裡想起明朝的一個悲劇皇帝,景泰帝朱祁鈺,唯一的兒子病死了,位子還被自己的親哥瓦剌留學生“大明戰神”朱祁鎮又搶了回去,景泰帝奪門之變失去皇位後,居然還被明英宗下令勒死,被除了帝號不說,還不得入祭宗廟,下場不可謂不慘。
當年蒙古數十萬大軍南下包圍北京,如果不是景泰帝臨危受命與于謙於少保挽狂瀾於既倒,我堂堂大明開國僅僅百年,搞不好就又得重現當年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亦如魏晉南北朝之故事,有如此功績的帝王最後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太窩囊了。
雖然景隆與景泰這個年號,僅僅只是一字之差,穆晟心中還是迅速否定了這個方案。
自那天霍丞相在先帝遺體前對他交了實底,穆晟就是用屁股想都猜到自己肯定是搶了安國君的皇位,這搶了哥哥的皇位,還定年號景隆?這什麼意思?不行,這不行,絕對不能用這個年號,得另想一個。
高重見皇帝起身在殿內轉來轉去,也不言語,剛開始皇帝聽到這個年號看起來還挺高興的,轉過臉,臉色就變得陰晴不定,把高重也搞的心中七上八下,因為這個年號就是他力主給起的。
轉了幾圈,穆晟心中已有計較,他不好當面直接駁斥霍丞相心腹的意見,只好回身坐到案几前對高重和顏悅色道:
“高卿家,朕以為此號確實不錯,寓意很好,但是,我以為此號只是在祝福朕之一人,而非天下,高卿家以為如何?”
高重聞言,愣了半晌,他明白可能皇帝不太滿意這個年號,只好說道:“陛下,既然如此,臣這就在與同僚另想一個年號。”
穆晟聞言,擺手道:“倒也不必,朕已經想好了,聖人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意今後為天下百姓為念,行德政治天下,使得天下百姓生活富足,永享太平盛世。”
穆晟提筆揮毫在御案上寫下兩個大字“永寧。”
穆晟寫罷,說道:“高卿家,以為此號如何?”
高重馬上反應過來,連環彩虹屁接連而出,說道:“陛下聖明燭照,永寧二字寓意天下永遠安寧之意,陛下日後行德政治天下,實乃我朝之幸,天下百姓之福,陛下仁德必將光耀萬世,陛下萬年,大晉萬年。”
穆晟笑呵呵的笑納了這個馬屁,說道:“高卿家若無異議,那就用此號吧!”
高重道:“臣無異議。”
敲定了改元的年號,接下來就是關於先帝國葬的具體事宜,這事是要穆晟領頭親自過問,馬虎不得,到時候他是整個國葬儀式的主持人。
穆晟看著手中奏章,眉頭緊鎖,最後還是用商量的語氣,問高重道:“高卿家,有沒有可能給先帝上一個諡號,以彰顯他老人家的文治武功?”
穆晟之所以有此一問,是晉國曆史上自晉武王稱帝后,二世皇帝,直到先帝三世皇帝,每一代帝王死後都不上諡號,晉室稱帝后就把流行與大禹王朝時期流傳下來諡號制度給廢除了,臣議君,為大不敬,就跟當年秦始皇的做法一樣,他今天就想試探一下是否可以恢復過去的諡號制度。
果然,高重面露難色,沉吟半晌才說道:“啟奏陛下,臣議君是為不忠不孝,這是在始帝時代就定下來的規矩,如今貿然打破常規似乎不妥,當然微臣也明白陛下對先帝的一份孝心,自先帝登位以來一掃六合,僅僅只用十年之功便一舉蕩平關東諸侯,而覆蓋天下,此等豐功偉績,震爍古今,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亦不過如此,微臣以為,考慮為先帝上諡號確實勢在必行,臣附議,臣這就去尋霍相國召集廷議討論此事。”
穆晟頷首道:“好,那此事就拜託高卿家了。”
高重客氣道:“陛下客氣了,此為臣者之本分。”
見高重出去的背影,穆晟心中對高重今日的表現有些詫異,這衛尉高重,堂堂九卿之一,作為霍丞相的核心心腹居然接連附和他這位徒有虛名的君主,真是有點意思,看來有爭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