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們面面相覷,沒想到這位新任董事長連場面話也懶得說,但考慮到他的年齡,大家都表示理解。
片刻後,董事會按照原先的會議議程重新開始了。
事實證明,對一個成熟的大企業來說,多一個或少一個人都對日常工作沒什麼大影響。
哪怕少的這個人是董事長。
言律歌覺得這樣挺好的。
事實上,除了一些關鍵性決策,他完全不打算干涉基石科技集團的日常運作。
這個集團只要認認真真當他的生錢機器就行了。
所以當集團董事們的討論逐漸激烈,甚至白熱化的時候,言律歌也沒有介入的打算。
他甚至低頭玩起了手機。
說是玩手機其實也不恰當,言律歌其實是在和貝拉聊天。
言律歌:談得怎麼樣了?
貝拉:沒問題,他們已經答應把公司賣給我了。
言律歌:這麼快?你沒被坑吧?
貝拉:不會,才花了三個億。
言律歌一樂:這麼便宜?他們不是做豪華郵輪嗎?
貝拉:可他們的郵輪失蹤了啊。
貝拉是去收購海城樂遊國際遊船有限公司的,就是運營“曙光天使號”郵輪的那家公司。
這家公司主要從事國內外的豪華郵輪休閒旅遊業務,但比較慘的是,它入行沒幾年,目前名下只有一艘“曙光天使號”,還是花了50億元訂購的,去年年初剛剛交付使用。
花了50億買來的郵輪。
但是它失蹤了。
然而買郵輪的貸款還沒還清。
董事們已經在考慮自己是原地破產呢,還是原地上吊呢,還是原地爆炸呢?
貝拉這時候提著錢去收購他們公司,董事們就差抱著她的腿大喊觀世音菩薩救命了。
當然,也有想法比較多的董事,認為貝拉是不是得到什麼內幕訊息,或者乾脆已經找到了他們的郵輪,這才來故意撿漏?
然而,持有這種想法的董事很快就被其他董事按在桌上暴打了一頓,在公司內部自行解決了分歧。
更何況,貝拉代表基石科技集團去收購郵輪公司,也不是空手去的,她帶著團隊呢。
不懂報價?
沒關係,他們有專業的資產評估團隊。
不懂談判?
沒關係,他們有專業的談判團隊。
不懂合同?
沒關係,他們有專業的律師團隊。
總之,最後在一大波職業選手欺壓下,郵輪公司慘兮兮地決定,把自己的公司三億元賣了。
董事們們心裡其實很有嗶數,在整艘郵輪失蹤了半個月,又沒有任何組織宣稱負責/索要贖金的情況下,這郵輪……回來的可能性不大。
大型郵輪雖然體積龐大,但是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和保證食物新鮮程度,並不會一次性攜帶太多補給,甚至連油料也是滿打滿算算好的,剛夠單次航行的。郵輪在兩週的航行中會有兩次靠岸,其實也是為了中途補充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