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生了一場大病,輟朝時日之久,登基以來獨獨這一回。久未臨朝,可每天的奏摺卻源源不斷地遞進來,養心殿裡已堆滿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
朝堂上,官員們也議論紛紛,再這麼耗下去,難保不會出現順治朝晚期的情景。皇帝無心朝政,便只能改硃批為藍批①,屆時將影響整個朝局。
太后也去養心殿勸過,但皇帝像是鑽進了牛角尖,怎麼也聽不進去。
李玉急得打轉,思來想去,這解鈴還須繫鈴人,不得已之下,待映芸剛出了月子,他就著急忙慌地跑去翊坤宮搬救兵了。
映芸聽著李玉的述說,連日裡皇帝如何寢食不安,日漸消瘦,又不肯讓嬪妃們侍疾,一個人悶在暖閣裡,人都不成樣子了。
李玉眼眶溼潤著,說:“皇后娘娘,奴才也是沒法子了,才來求您走一趟養心殿。”
映芸一直知道皇帝喜歡蘊蕙,將她捧在手心裡,卻不知他早已將蘊蕙放在了心尖上,而今驟然失去,竟像是被掏空了心肝一樣。
“好,我去勸勸皇上。”映芸嘆了嘆。
李玉眉目一喜,趕忙替她傳了軟轎,護送她一路來到養心殿。
養心殿的暖閣裡,皇帝歪躺在暖炕上,身上披了件鴉青色暗花緞常服袍,眼眶深陷,面容削減,見映芸行至他跟前,微微抬眸看去,嗔道:“皇后產後虛弱,怎跑來了?又是李玉自作主張了?”
映芸顧自在他面對坐下,道:“臣妾瞧著皇上您比臣妾還虛弱,太醫可有看過,如何說的?”言情
皇帝挺直了身子,輕咳道:“不過是那日漏夜回養心殿,受了點涼,吃了幾帖藥,已好得差不多了。”
映芸替他倒了杯水,潤潤嗓子,道:“蘊蕙的事情,老佛爺都告訴臣妾了。逝者已矣,皇上莫要太過傷心了。”
“朕知道,”皇帝的聲音沙啞,目光空遠地說道:“朕是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兒,想起那些個早夭的孩子,朕連自己的家都顧不好,如何談論治國?”
映芸第一次見到他這般頹廢,下頜的胡茬已有寸許,黑峻峻的模樣,絲毫沒有一朝天子的威儀。
皇帝悶聲長嘆,道:“這幾天,朕想了很多,是不是朕仁德有虧,所以祖宗不佑。”
映芸不知該如何勸慰,帝王的深沉與無奈,直到此刻,她才切身地感受到了。
前有康熙帝打造的盛世,皇帝他有心延續,論吏治,論政績,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仍會被後世冠上奢靡之風,淫穢之行,他卻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映芸坐至他身旁,握著他的手,說:“皇上若覺得累了,不如出宮去走一走,心情自然會好很多。”
皇帝緊扣著她的手,點頭道:“朕正有此意,下個月你隨朕去一趟盛京,朕想去祭祖。”
映芸點頭應允。
能走出去就好,外面有大好河山,遼東又是清朝的發源地,這一趟下來,皇帝應該可以放下蘊蕙,真正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