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大燕朝自然也就邁入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時刻。
永平帝作為當今天子,一時聲望高漲,被不少人奉為永平大帝。
當然,永平帝並沒有因此而昏頭,他心裡很清楚,大燕朝能達到今日的輝煌,顧鳴功不可沒。
既然有這麼大的功勞,自然是要重重封賞的。
於是,顧鳴正式入閣,被冊封為文淵閣大學士,追加“太子太師”封號。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稱“東宮三師”,相當於是太子的老師。
一等世襲錦衣候、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師,這三個頭銜集於一身,可以說,顧鳴已經算是位極人臣,沒有幾個大臣能與之比肩了。
從爵位上講,他是候,上面還有公。但,爵位只是一種封號與一種榮譽,並無實職與實權。
太子太師也差不多是這個道理,也是一種封號。
但,顧鳴同時又是內閣大學士,這可就是真真正正的實權人物了,地位僅次於內閣首輔。
而且當今的內閣首輔餘維年歲已高,估計再幹幾年就得告老還鄉。
因此,一眾大臣心裡有數,到時候,恐怕沒人能與顧鳴競爭。
但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顧鳴正值平步青雲,前程無量時,卻有一則震驚朝野的訊息傳出……
“你們聽說沒有,顧大學士竟然要辭官返鄉……”
“哪裡傳來的小道訊息?這絕不可能!”
“顧大學士正值年輕有為時,皇上又怎麼可能同意他返鄉?”
“這訊息是從宮裡傳出來的,多半是真的……”
“那這到底是為何?放著大學士不做,顧大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難不成是皇上……”
“別瞎猜……”
……
其實,這個訊息的確是真的。
倒也不是永平帝過河拆橋,而是顧鳴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主動提出的。
眼下里,大燕朝已經進入了一段空前的輝煌時代,周邊小國與部落紛紛來朝,相信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發生摩擦。
而顧鳴之前提出的一些計劃與方案有的已經順利實施。
比如《大燕字典》目前已經開始全國普及,而且以後還將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
有的,則正在順利進行,比如《永平大典》。
前期的籌備、編排等等準備工作顧鳴一直都在參與,並且親自擬了一份詳細的方案。
所在,現在只需要按照方案編撰就行了,不出意外的話再有一年的時間《永平大典》差不多就能正式面世。
特戰隊、軍械部等等,也在日趨走向成熟……
所以,顧鳴思來想去,這才做出了激流湧退的決定。
畢竟他在官場幾乎也算走到頂了,接下來,也該回歸文道,爭取早日踏上成聖之路。
當顧鳴正式向永平帝提出辭官回鄉之時,永平帝不由大吃了一驚。
雖說他早就有心理準備,知道顧鳴非普通人,早晚也會離開官場,但卻沒有想到來的這麼快。
經過君臣二人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後,永平帝最終同意了顧鳴的辭官請求。
但是,一等世襲錦衣候以及太子太師的頭銜依然存在,畢竟這兩個頭銜只是封號,並無實職。
就算如此,顧鳴的地位依然很高,包括太子在內的一眾皇子與公主見了面也得主動向他見禮,稱一聲老師或先生。
同時,顧鳴也答應永平帝隔上一段時間便入宮講幾天學,也或是出謀劃策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