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人話,此子乃郭北縣考生顧鳴。”
有個監考官去號舍外看了一眼,便走回來稟報。
“郭北縣,顧鳴……等等,莫不是沈大人曾提起過的那個顧秀才?”
“寫西廂記的那個秀才?”
鄭瑞文點了點頭:“應該就是他了,沈兄曾在本官面前提起過此子,還贈了一本書給本官看,也就是汪大人剛才所說的西廂記。”
“難怪這小子不肯去國子監讀書,敢情是胸有成竹。”
“鄭大人,此事當稟明皇上,畢竟天顯瑞祥乃是一大奇事與幸事,如不報的話,說不定皇上反倒還會怪罪我等。”
“嗯,不如幾位大人也一起聯合上個摺子。”
“沒問題!”
一眾人在外議論紛紛,號舍內,顧鳴卻已經擱筆伸懶腰了。
這時候大多數考生還在抓耳撓腮,筆都沒動,他卻已經完成了第一天的考試內容。
至於天上湧現的祥雲,他根本不知。
“鄭大人,要不要去看看此子寫的什麼文章?”
“罷了,這不符合考場規矩。本官相信,屆時憑文章一定可以找出他的卷子,屆時各位大人再來慢慢欣賞也不晚。”
“對對對,不必急在一時,讓別的考生知道了背地裡還以為我等不公正。”
日落前,不管試卷有沒有完成,已經有專人進入棚子收卷,封存。
按照科考一向的規則,考生相關的資訊皆要貼上封條,以防主考官徇私舞弊。
有時候甚至還要重新謄卷,免得筆跡洩露個人資訊。
一夜無話。
第二場主要考核論、詔、誥、表等等內容。
這些,顧鳴已經做足了功課,依然還是洋洋灑灑,僅用半天時間便完成答卷。
“天啊,祥雲又出現了……”
附近一個監考官員一臉呆痴,喃喃自語。
於是乎,幾位考官又相繼湧過來,免不了又是一通感嘆。
第三日考策,內容是給考生提供一個現實案例,讓考生結合時政答辯,包括自己的見解、如何解決等等內容。
也就是說,相當於是從一個官員的角度去解決提供的案例。
這也是鄉試最為關鍵的考核內容,說白了,就是看考生能否學以致用,而不僅限於理論。
到了中午時分,鄭瑞文等人不約而同走到顧鳴所在的號舍之外。
因為前兩日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出現的五彩祥雲。
結果等了許久,祥雲卻沒有出現。
“咦?難不成此子發揮失常?”
“這也能理解,文章做的再好,但對時政不通的話,這份答卷可就有點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