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 (1 / 2)

常常和朋友開玩笑說,我是二流學者、三流作家、不入流詩人。

過去的八年裡,我論文發表了數十篇,曾經以為高不可攀的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也一次次被我攻克。各種獎項拿了幾十個,我也被評為了市裡的中青年社會科學研究優秀人才。

二流學者的名號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

(在不從事學術研究和研究水平很低的人看來,發表論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我輕輕鬆鬆就發了這麼多論文,可能會把我視為“大神”。其實,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化工作者。)

上大學時,我就開始了詩歌的寫作,曾經創作了幾百首詩歌,也曾經在報紙上發表過幾首。

我曾經一度以為,自己寫的詩還可以。當我和真正的詩人成為朋友以後,我才明白,我的詩歌只能說是偶有佳句,但整體水平很低。

這部中的闞文遠,原型就是十幾年前的我自己。而吳道對闞文遠所說的“情感有餘,但靈性不足”,就是現在的我對當年我所寫的詩歌的評價。

對於一個真正的詩人來說,寫詩既是一種文學創作,也是生活方式。

我曾經試圖做一個詩人,按照詩人的方式去生活,並在西北的廣闊天地間寫下了幾首真正的詩歌。

但自從離開西北以後,我發現自己很難再有靈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變得越來越“俗氣”,雖然偶爾還會寫上幾首詩,但再沒有當年那種寫詩的衝動。

我離開詩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很久了。

於我而言,不入流詩人也還算恰當。

只有三流作家這個稱號長期以來都名不副實,因為我只發表過寥寥無幾的散文和數量同樣不多的相聲劇本。相聲劇本雖然曾經獲過獎,還拿到了獎金,但所有的相聲沒有一段搬上過舞臺。

在和地方作協的幾個作家朋友的接觸過程中,我受到了鼓舞,也可以說“刺激”,開始了長篇的寫作。

讀本科時,我手寫過一本。重新寫作,就從修改那本開始了。但因為整體框架並沒有突破,寫到十七萬字時就寫不下去了。之後開始構思下一部,也就是《歸來是你也是詩》。

《歸來是你也是詩》是一部具有存在主義哲學色彩的,主人公吳道不斷面臨各種選擇困境,他期許自由和愛情,然而他的選擇卻讓他遠離了它們。

同時,這部也是現實主義的。雖然大部分故事是虛構的,但重要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原型。

在哲學領域,存在主義已經“過時”幾十年了。但對我而言,它影響了我過去十幾年的生活,而且未來還會持續。

長久以來,我都喜歡《哈姆雷特》、《紅樓夢》那樣的大悲劇,並且深受影響。

在最初的設想中,這部的結局也是一個大悲劇。孟一虹查出癌症之時已是晚期,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吳道四十二歲時去讀博士,乘坐火車的途中收到司百芳的簡訊,約他在濟州見面。

此時司百芳即將年滿四十歲,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之後,她明白了吳道才是唯一可以信賴的人,想起了當年的“四十歲之約”。

吳道決定和司百芳在一起,發簡訊向施青青提出離婚。因為內心受到嚴重刺激,施青青開車發生車禍。吳亦生也在車上,當場死亡。

施青青當時已經懷有身孕,孩子流產,她本人陷入重度昏迷。吳道只得放棄讀博士的機會,並與司百芳分開,返回方州照顧施青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