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虹,我知道你的人很好,沒有私心。可是,你不知道,施青青的父親只比我大十歲,母親只比我大八歲,也就是說,他們的年齡要比你小六歲和八歲。見面之後,我要稱呼他們爸媽,你該怎麼稱呼他們呢?我在稱呼他們的時候,都因為年齡的原因,覺得有些彆扭,你就更彆扭了。”吳道說。
“吳道,你還和以前一樣,什麼事情都想的太複雜了。就算施青青的父母比我大,但他們是你的長輩,就也是我的長輩,你叫爸媽,我不這樣叫,叫叔叔、嬸子總是可以的。這就好比,你們家的親戚或者你們村裡的人,如果有的人年齡小,輩分卻很大,該叫爺爺、奶奶、叔叔、嬸子的,我們能因為對方年齡小就不這樣叫嗎?”
“不能。”
“不管什麼事情,該面對的就要去面對。”
聽了孟一虹的話,吳道豁然開朗,他對孟一虹說:
“一虹,謝謝你。有你在身邊,我太幸運了,不,是太幸福了。”
“不用謝我,我們是一家人。”
“一家人。”
一個週末,吳道和孟一虹、吳亦生一起坐車去了施家,見了施青青的父母,送上了請帖,孟一虹的言行都非常得體。吳道要和一個六十六歲的女人結婚,施青青父母雖然感到很奇怪,但既然吳道願意,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就也對孟一虹很客氣。
結婚那一天,婚禮並不隆重,但很溫馨。雖然孟一虹已經六十六歲,但當她穿上婚紗,吳道還是覺得她是最好也是最美的妻子。就這樣,一個沒有親生孩子的中年男人、一個沒有生育過子女的老年女人和一個不知道親生父親是誰而又失去了親生母親的少年,他們三個人組成了一個家庭。
結婚以後,孟一虹努力盡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吳亦生很快就發現,孟一虹遠比施青青更像是一個好媽媽。施青青活著的時候,很少做飯,因為沒有文化,也不輔導吳亦生的學習,而是不斷讓他上各種輔導班。施青青整天忙著工作,很少帶吳亦生出去玩。孟一虹到來後,每天都會變著花樣地做飯,而且手藝很好。她和吳道一起輔導吳亦生的學習,吳亦生的成績也比之前更好了。在放假的時候,孟一虹還會主動和吳道帶吳亦生出去玩。此外,施青青和孟一虹的性格也截然不同,施青青經常發脾氣,甚至歇斯底里,動輒就會衝吳亦生髮火,而且不講道理;而孟一虹則溫婉賢淑,從不發脾氣,說出的話也很有道理。不久吳亦生就改掉了“阿姨”的稱呼,轉而管孟一虹叫“媽”。日復一日中,孟一虹也把吳亦生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和孟一虹結婚之後,吳道終於知道了幸福的家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因為孟一虹的到來,吳道的生活變得特別輕鬆,之前原本由他做的事情,一多半孟一虹都替他做了。吳道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教學上。他不再是年輕時的那個“吳憤青”,也不再是那個混日子的老師,而是變成了一個思想成熟、作風穩重、成果豐碩的大學老師,是年輕老師學習的榜樣。
吳道一家三口經常會外出遊玩,總是打車和坐公交車,三個人都覺得很不方便,幾乎不約而同想到了買車。以往,吳道是不想去學車的,也沒有時間去學,但現在有了孟一虹在身邊,他不僅有了很多空閒時間,也有了充足的自信心,覺得自己以後肯定會是一個好司機。孟一虹的年齡雖然還可以報名學駕駛證,但是她有很多家務要做,家中已離不開她,他就支援吳道去學車。吳亦生當然也支援吳道學車,而且他也打算好了,高考之後就去學駕駛證。
吳道去駕校報了名,用接近兩個月的時間考出了駕駛證。拿到駕駛證的時候暑假還沒有結束,他和孟一虹、吳亦生一起去看車、買車。孟一虹對吳道說:
“你是剛學出的駕照,駕駛技術還不是很好,而且我們家只有三個人,應該買一個小點的車,開起來更安全一些。”
吳道和吳亦生都覺得很有道理,三個人就在方州各4S店找小型車。
吳道和孟一虹都是支援國貨的人,買車也首選國產自主品牌,最終他們在長安汽車4S店買了一款小型suv。
買完車之後的幾天裡,吳道開車帶著孟一虹和吳亦生在方州市郊區和周邊縣市的景點看了看。孟一虹坐在副駕駛位置上,吳道開車的時候非常輕鬆而且穩定,沒有出一點差錯。
暑假過後,吳亦生升到了高二,要分文理科了。吳亦生的各科成績非常均衡,選擇文科和理科都可以。在選擇文科還是理科的問題上,孟一虹充分尊重吳亦生自己的選擇,而吳道則希望吳亦生選擇理科。吳道對吳亦生說:
“文科培養出來的是空想家,理科培養出的是實幹家。空想家的思想很多時候都不切實際,到頭來兩手空空。還是當一個實幹家為好,能踏踏實實地做一些事情。學了理科,不等於放棄文科,很多優秀的文學家都是理科出身。理科生可以兼顧文科,而文科生看理科的書,就像是天書一樣。”
吳亦生最終接受了吳道的建議,選擇了理科,但仍然堅持閱讀文學和歷史著作。
兩年後,吳亦生參加高考。考完之後,他就知道自己發揮正常,考得很好。按照原有計劃,吳亦生去駕校報名學習駕駛證。到了填志願的時候,吳道希望吳亦生選擇和高科技有關的專業,吳亦生對這方面也很感興趣,就填了幾個這樣的專業。
後來,吳亦生被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錄取,專業是網際網路資訊科技。開學之前,吳亦生拿到了駕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