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小姑娘到底是誰讓你在哀家面前提起的,是有什麼目的?!”
太后一邊說,一邊仔細觀察郭嬤嬤的表情。到底是誰?她有什麼目的,是不是想讓哀家,把那小姑娘送到皇帝面前?!”
“不是啊,奴婢絕無此意。”郭嬤嬤的確有些震驚,太后這都猜到哪裡了。
郭嬤嬤的震驚毫不作偽,讓太后怒火漸消。“不是這個,是什麼意思?”
郭嬤嬤心中思緒紛飛,已經想好了說辭。
“太后恕罪,奴婢的確有私心,但卻不是您想的那樣。奴婢沒有背叛您。”
“這小姑娘的事,真的是奴婢聽說的,奴婢聽她的事就想到了自己。奴婢可能沒和太后說過,奴婢家裡的事吧。”
郭嬤嬤表情悲傷,看上去像是陷入了回憶。“其實奴婢小時候家裡條件不錯,開了間滷肉鋪子,因為有父親研製出的秘方,所以生意還不錯。但是我父親去的早,他早逝之後,就留下奴婢和弟弟還有我娘。”
“本來有鋪子和秘方在,奴婢家裡找幾個夥計,也能生活的下去。但是卻有無恥的人,貪圖我家的方子。他們故意說我家滷肉,把人吃死了,要我家給他償命。”
“要不然就拿方子抵債,我們孤兒寡母的,哪裡是他們的對手。他們不僅搶方子,還不讓我們再做肉。唯一的大伯也不幫忙,而且在我們失去方子回家後,他們還設計搶走了我家的鋪子。”
“我弟弟本來天資很好,十一歲時夫子說來年下場就能考上童生。十二歲的童生啊,以後不說飛黃騰達,肯定也小有作為。但那些天殺的人,怕我家起復報復他們,居然聯合我大伯家,設計把我弟弟送進了宮做公公。”
“我娘知道後,當時就怒火攻心氣死了。”郭嬤嬤忍不住哽咽起來,她強忍著繼續說道。
“我那時候已經十六歲了,本來已經定親了,但是未婚夫知道我家的變故,就退親了。我也不放心弟弟,乾脆進宮做了宮女想照顧他。”
郭嬤嬤說的這些事確實是真的,太后看她表情,也是信了她的說法,雖然沒聽她解釋明白,卻也是明顯有些動容。
人心都是肉長的,太后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冷血無情,郭嬤嬤又陪在她身邊這麼多年,兩人也是有感情的。
所以太后聽郭嬤嬤身世這麼悽慘,對她也是有些心疼。
郭嬤嬤看出太后的鬆動,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面上卻依舊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不瞞太后說,奴婢的弟弟,正是馨嬪娘娘宮裡的郭遊。這事卻和馨嬪沒有干係,是奴婢自作主張。”
“奴婢弟弟和奴婢說了那小姑娘的事,奴婢忍不住想到了奴婢自己。奴婢覺得小姑娘,和奴婢以前的處境有些相似,所以想和太后說說。奴婢知道太后最是仁慈,她若是在您面前掛上號,估計不會落得奴婢的境地。”
“奴婢自知愧對太后,對您有所隱瞞,任您處置,絕無怨言。”
郭嬤嬤這話是半真半假,謊話說到最高境界,就是這種程度。郭嬤嬤又非常瞭解太后,因此太后確實對她的解釋深信不疑。
太后表情柔和了許多,她親自起身把郭嬤嬤扶了起來。
“起來吧,哀家不罰你,人生在世,誰能沒有私心呢。哀家之前生氣。也只是因為誤會你被別人收買,哀家說過,哀家最容不得背叛。”
“而且哀家竟是今日,才知道你身世這般悽慘,你在哀家身邊這麼多年,行事一直很周全,把哀家照顧的很好,哀家要獎勵你。”
太后對自己親近的人還是很好的,既然郭嬤嬤沒有背叛,那她依然是太后身邊的人。太后想了想,溫聲說道。
“當年害你們全家的那些人如今可都還在,哀家下一道懿旨讓人徹查當年的事,處罰那些人如何。”
郭嬤嬤心裡很是感激,面上更是感激涕零的樣子。
“奴婢謝太后娘娘,您對奴婢這樣,奴婢真的太感動了。只是不瞞太后娘娘,奴婢道您身邊,並僥倖得您信任之後,當地的縣令就徹查了當年的事,那些人也已經得了應有的報應。”
太后倒是沒覺得掃興,反而滿意地點了點頭。“那就好,那就好。”
太后轉頭一想,又道:“說起來,當年你救了哀家一命,哀家要賞你,你說你別無所求。你這麼多年一來,一直矜矜業業的照顧我,更是功勞不淺。”
太后想起郭嬤嬤年輕時,奮不顧身救駕的忠義,除了感動,還有些不該誤會她的愧疚。太后這會兒,很想彌補郭嬤嬤。
“你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想要的,哀家當然要成全你。”太后對著郭嬤嬤溫聲道。
“郭嬤嬤,你去讓人擬旨,說那小姑娘…那小姑娘叫什麼?”太后停頓了一下。
郭嬤嬤假裝茫然的回憶了一下,搖了搖頭:“太后見諒,奴婢也不清楚,只知道姓顧。”
太后也不多糾結:“你呆會兒仔細打聽一下,就說哀家用了她研製出的香皂,還有牙刷牙粉等物,很是滿意,特地獎勵她,希望她能做出,更多這樣好用的物件。”
“你再讓人給她拿一百兩黃金,再把上次閩南進宮的珍珠給她拿一斗。還有江南進宮的布料也給她送些,還有其他的東西,你再酌情給她挑一些,就按照哀家平日裡賞賜誥命夫人的份例,需要品級的東西,就不要拿了。”
郭嬤嬤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太后娘娘這…你這樣奴婢實在受之有愧啊,你這樣做,奴婢都不知道怎麼報答您了。”
太后滿不在乎地揮了揮手:“你不必負擔,這小姑娘做出的東西,也是幫了哀家大忙,該賞。而且許你有同情心,就不許哀家善心大發了。”
“正如你所說,這小姑娘這般有才能,若是碰到些糟心事,可就可惜了。哀家以後還想看,她還能研製出什麼新奇物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