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之天生鬼才郭奉孝> 第三百一十三章:欲提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一十三章:欲提親 (2 / 2)

王景雲“嗯”了聲,靠在郭嘉懷中。

“過幾日,我會請人替我去你父親府上提親。”

提親的事情,郭嘉早有打算。他年紀也不小了,放在後世,也是妥妥的大齡未婚聖鬥士,王景雲在這個年代,也是罕見的剩女,兩人情感日漸深厚,如今官渡戰事已了,他也該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了,也省的那些人一個個的來向自己推薦什麼女兒、侄女、孫女的。

至於提親的人選,郭嘉有兩個人選。

其一是荀爽,如今潁川荀氏的家主,更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之評。他自幼聰敏好學,潛心經籍,刻苦勤奮。漢桓帝在位時曾被太常趙典舉為至孝,拜郎中,對策上奏見解後,棄官離去。為了躲避第二次黨錮之禍,他隱遁漢濱達十餘年,專以著述為事,先後著《禮》、《易傳》、《詩傳》等,號為“碩儒”。

黃巾起義爆發後,黨禁解除,荀爽相繼被舉薦,但都未應命。董卓專權時,強徵荀爽為官。他在九十三日內,接連升至司空,位列臺司。荀爽見董卓殘暴,便暗中與司徒王允等謀除董卓。

歷史上的荀爽在舉事前就於公元190年病逝了,但這一世的荀爽在郭嘉的書信提醒下,沒有和王允合謀,而是重新回到了潁川老家,在家鑽研經傳。

其二則是陳紀,字元方,潁川陳氏家主,陳寔之子。他就是大家小學初中課本中的《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元方。與弟陳諶俱以至德稱,兄弟孝養,閨門雍和。與父親陳寔和弟弟陳諶在當時並稱為“三君”。遭父喪,哀痛歐血豫州刺史表上尚書,繪象百城,以勵風俗。遭黨錮後,累闢不就。董卓入洛陽,就家拜五官中郎將。紀不得已而到京師。累遷尚書令。建安元年(196,袁紹為太尉,欲讓於紀,紀不受。拜太鴻臚,卒於官。紀子群嘗諶子忠各譽其父公德,相爭不決,質於祖父實。實道:“元方難為兄,季方(諶字)難為弟。”紀於遭黨錮後,發憤著書,號曰《陳子》,凡數萬言。

無論是荀爽還是陳紀,都是當世大儒,也是天下名士。二人無論名聲、能力、品行、出身,都是當今天下數一數二的。而且,郭嘉少時便於荀彧和陳**好,二老也視郭嘉為子侄,連郭嘉的表字都是荀爽取的,完全有資格替郭嘉上門求親。

最關鍵的是,這兩位老人的面子,可遠勝那區區董承。

說起董承,郭嘉心裡也是不屑的。董承是漢靈帝母親董太后侄子,漢獻帝嬪妃董貴人之父。

從文學的角度看,《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形象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但是,歷史與畢竟有很大的差距,歷史上真實的董承恐怕並非什麼善男信女,忠臣良將。

在漢末軍閥中,董承最先看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步好棋,於是亦步亦趨緊跟漢獻帝,想把漢獻帝當成棋子捏在手中。董承先後聯合軍閥張楊、韓暹等人,擁兵自重,試圖結成一個武裝團伙進取天下,但他的能力實在平庸,缺乏統帥之才,始終未能培植出一支強大的個人武裝,與張楊、韓暹等人的合作也是貌合神離,各懷鬼胎。

董承自始至終只是想利用漢獻帝,內心深處對漢獻帝根本無忠誠度可言。《後漢書》記載,興平二年,漢獻帝從長安西逃洛陽,途中一片混亂,狼狽不堪。董承看見伏皇后的侍者抱著幾匹上好綢緞,起了貪心,命令部下武士持刀搶奪,當場斬殺了伏皇后的侍者,血都濺到伏皇后衣服上,兇惡之態觸目驚心。

這等虛偽小人,雖是國舅,還是董太后親侄,骨子裡還是那奸詐無恥的小人。郭嘉打心底裡不屑,相信王越沒有答應董承的提親,也是看出了董承的性格。

————————————————————————————————————

大家月票、推薦票、訂閱什麼的來者不拒,狠狠地拿這些來砸我吧!

求收藏!求推薦票!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

紅塵在此拜謝諸君!

書友群:1055064608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