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之天生鬼才郭奉孝> 第二百六十章:大戟士,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章:大戟士,動! (1 / 2)

顏良被擒,袁紹心亂如麻。

袁軍士卒也是士氣大落。

己方大將,河北四庭柱之一被人生擒,實在太打擊士氣了。

若說是陣斬,那還好些,可這是生擒。生擒的難度遠勝於陣斬,豈不是說,曹軍的戰將武藝超出了顏良一大截?

袁紹深吸了幾口氣,暫時將顏良的安危置於腦後。大局為重,他不能因為個人情感亂了方寸。

袁紹忽然大笑了起來,笑得身旁的眾謀士有些不寒而慄。

逢紀壯了壯膽,向袁紹問道“主公,為何發笑啊?”

“哈哈哈!某,笑曹軍無勇將矣。

典韋雖勇,然顏良亦不弱。縱是呂布要生擒子善,也要消耗不少體力,何況典韋?典韋雖未受傷,定然已經力竭,可趁機衝殺敵陣!”

田豐、沮授、逢紀、許攸都不是傻子,他們自然知道這不是袁紹的真實想法,只是說出來安慰士卒的。

大部分士卒都不會想太多,大多隻會按照上官傳來的命令列事。上頭的話結合自己看見、聽見的,就成了自己的認知。

這也是古代愚民之策的體現。

老子曾言“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孔聖人也持這樣的政見,他也曾言“是以聖人之智,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後人“為賢者諱”,認為老子和孔子的話可以作另外一種解釋,如將老子所說的“智”解釋為“巧詐”,將“愚”解釋為“質樸”;將孔子的話重新斷句……其實無非是在玩文字遊戲而已。

在老子看來,人民難以管理,就在於他們有智慧。高明的政治家,不是使人民凡事都明明白白,而是要讓人民變得愚蠢起來。如果人民都變成了沒有智慧和慾望的傻子,那天下也就穩定了。

理論與實踐相比往往是滯後的。其實早在老子還沒出生的時候,西周的國君們就知道搞“愚民政策”了。周厲王“弭謗”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當時,周厲王為了防止臣民議論朝政,大搞特務政治,人民沒有任何言論自由,在路上相見連招呼都不敢打,只能用眼色示意。人們都不敢說話了,周厲王便認為天下穩定,還得意洋洋地向大臣召公炫耀此事。豈料不久便發生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流放。

清朝的文字獄,就是最耳熟能詳的典例。

愚民政策,說到底奴化和禁錮老百姓的思想,震懾老百姓讓老百姓不敢反抗,這些其實對統治者有利,有利於他們的王朝國祚長久。

因此,袁紹的話,這些袁軍士卒信了。

巧的是,典韋的確回到了陣中,沒有再繼續廝殺,頓時,袁軍士氣也回升了不少。

袁紹當機立斷,喝道“傳令儁乂!大戟士出動!直逼曹軍左翼!”

此時,他需要一人來將這僵持的局勢打破。

他的不安,越來越深。

封丘並無可以隱藏大規模軍隊的地方,那曹操和那些未出現的曹軍將領究竟在什麼地方?

他不知道。

而未知,往往才是恐懼的根源。

在袁紹思考的時候,張郃已經領著六千大戟士開始前進了。

“大戟士,前進!”

“大戟如林!”

“有士相隨!”

大戟士小跑著前進,軍陣嚴整有序,沒有絲毫混亂,袁紹對大戟士的表現滿意地點了點頭。

袁軍中的精銳,首推麴義的先登營,其次便是張郃的大戟士。張郃在武藝上雖不如顏良、文丑,治軍上卻遠勝二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