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審榮和李典在南門大戰的時候,北門的孫策、周瑜二人也開始了全面進攻,東門的李整和西門的李乾也發起了大舉進攻,北、東、西三門守將疲於應對曹軍的猛烈進攻,尤其是北門。
孫策沒有再親自登上城頭,而是和周瑜輪流指揮大軍。
孫策的用兵風格剛猛,周瑜用兵風格奇詭。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居。
北門守將本就才能平庸,而他的對手可是尚在青年期的歷史名將。
孫策和周瑜二人之間感情深厚,配合默契,正奇結合,令北門守將苦不堪言。
孫策眺望著城頭,看向身邊的周瑜,問道“還不行嗎?這個時候我上去最起碼有七成機率能拿下城頭!”
周瑜凝望了一會兒,還是搖了搖頭“不行,要麼不打,要打就要一口氣把城頭吃掉!這樣才能把我的計策效果發揮到極致!”
周瑜為了不讓孫策沒事幹,就再次將指揮權交還給了孫策。孫策白了這傢伙一眼,嘆了口氣,接過周瑜的指揮權,沒好氣道“不就是擔心我因為沒事幹就忍不住衝上去嗎?我孫伯符在公瑾你眼裡就是個衝動的莽夫嗎?”
周瑜歉然地笑了笑,雖然一臉抱歉的模樣,但實際上就是預設了孫策的猜想,氣得孫策加大了進攻力度,將自己的不爽全都發洩在北門守軍身上,可是苦了北門守將。
而東門的李乾則是有條不紊地阻止這進攻,一波一波的攻勢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前仆後繼。
誰也想不到,反而是東門李整那裡的進展最好。
李整一直以來都有些讓自己的父親李乾和從弟李典有些失望。在所有人眼裡,他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可為猛將,統帥大軍則有所不足。
但李整就真的是個純粹的武夫嗎?
歷史上的李整才是李氏一門當家李乾戰死後李氏一族的領導者,而且接管了李乾的部曲,迅速平定了殺死自己父親的李封、薛蘭二人的叛亂。而後,又在將呂布逐出兗州和收復兗州失地的過程中履立大功,被曹操升為青州刺史。
能被委任為一州刺史之人,多少都有點政治頭腦。而且,當時曹軍在青州僅有一郡之地,遠不如袁譚所擁有的兵力和土地,卻以一己之力硬扛袁譚的進攻,幫曹操守住了側翼。
只可惜天妒英才,李整帶病出戰、理政,最終病死在任上。這以後,李典才有了出頭之日,成為李氏一門的新家主,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
也就是說,李整不死,李典不出?(手動滑稽,這句話大家一笑而過就行。)
不過,歷史上有如此功績的李整又怎會是一個純粹的莽夫?郭嘉也曾好奇過李整為什麼是一個莽夫,最後猜測歷史上的李整是被父親的死刺激之後才成長起來的。
前幾日,李典對李整的失望之情,李整並非沒有感覺出來,只是嘴上沒有說,繼續裝成一個沒心沒肺的莽夫罷了。
其實對於李整來說,他不希望自己表現得太過聰明,因為這樣有可能遮掩一部分李典身上的光芒。
而且,李家有李乾這樣的統將,有李典這樣允文允武的全才,缺的,正是一個猛將。所以,為了家族利益,李整願意犧牲自己,成全家族,為家族爭取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
戰前,李整特意多問李典要來幾十架雲梯。因為有大量多餘雲梯,所以李典也沒有在意,便同意了李整的要求。
李整特意將雲梯綁在一起,五架一捆,用冷水浸泡,防止普通的火箭點燃雲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