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曹洪從蔡陽處得知了白馬的情況,想來就是劉延所謂的後手,收兵回了濮陽。
不是曹洪冷血,不為劉延復仇,說實在的,就他這戰熊軍對上文丑的五萬大軍最多也就是五五開。
何由?
全在於文丑一人!
這個時代,依舊是武將能夠以一己之力決定戰局的時代。孫策在徐州一戰後就獨立一營,離開了戰熊軍的編制。戰熊軍中武藝唯一能看得過去的也就曹洪自己。這一戰,曹洪的主要目標是守住東郡,尤其是濮陽城,所以曹操也沒有給他多安排什麼勇猛的戰將。畢竟守城戰,只要準備充分,架好床弩,哪怕是文丑這樣的猛將都會吃癟。
不過一旦濮陽城被攻破,那麼曹軍的前線東西兩部分就等於被袁軍割裂開,無法相互馳援,就連糧草運輸都會變得極為困難。所以,曹洪必須及時回防濮陽,做好準備。
————————————————————————————————————
“劉延戰死!白馬城被攻破!”
曹操看著這封由明鏡堂傳出來的書信以及曹洪的書信,不禁有些憤怒。
劉延跟隨他多年,正是因為劉延的能力,治理一郡之地綽綽有餘,同時他的指揮能力也十分出色。在曹操看來,劉延配合曹洪守住東郡應該很輕鬆。但誰能想到文丑竟然迅速就攻破了白馬城,而且劉延就這麼輕易地戰死了。雖然死得也算是轟轟烈烈,而且也給袁軍造成了一萬餘人的傷亡和極大計程車氣打擊,但是曹操寧可白馬城輕易被文丑攻破,也不希望劉延就這麼戰死了。
區區一個白馬城和劉延的價值能比嗎?
不過,這倒是讓曹操警醒了些。
曹軍的東線守備雖然充分,曹洪、李典雖然指揮能力不俗,但是如同白馬城的結局一樣,缺少一些武藝高超的戰將,這是東線的一個大破綻,曹操絕不允許任何小失誤導致東線出問題。
“孟德,東線交給我吧,我帶君明、子丹、文烈、伯仁去濮陽城,調伯符和公瑾去泰山郡助曼成。”郭嘉也瞧出了曹軍的問題,開口道。
“可是,奉孝不在我身邊出謀劃策,我總有些不安。”
曹操有些猶豫,這麼多年來,只要郭嘉在他身邊出謀劃策,他就沒有敗過。有郭嘉在身邊,他就不用擔心自己會中敵人的詭計,他也可以放心大膽的指揮大軍。可是,郭嘉不在的話。。。。。。
“哈哈哈哈哈!”郭嘉開口大笑“孟德啊,孟德,你的智謀本就不在郭某之下,何必妄自菲薄?你太小覷自己了,或者說,你太高看我郭奉孝了。”
郭嘉突然才意識到這個問題,自己重生為郭嘉,比原本歷史上的郭嘉的表現更為出色,這也造成了曹操的一身本領沒有表現的機會,也沒有透過自己親自大勝的一場場大戰積累足夠的自信。
歷史上的魏武帝可不是如同現在這樣。《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的戰役中,光是曹操一生親自指揮的戰役戰鬥行動的大約有三十次左右,其中勝者佔絕大多數,而敗者十中不足一二,且其失敗多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例如,討董卓時敗給徐榮,一是兵力太少,二是操系初次從事軍事指揮活動,缺乏經驗;建安二年敗於張繡,也是是由於麻痺,與指揮能力高低沒什麼太大關係。相反,那些獲勝的戰例,不僅極其依賴曹操的指揮能力,而且大多都贏得十分漂亮。如建安三年之大敗張繡的追兵,建安五年之利誘、擊敗袁紹軍,建安十一年之不戰而取袁氏兄弟的首級,等等,即都是如此。
而且,曹操善奇謀,尤愛聲東擊西,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
奇詭難辨,這才是曹操的軍事指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