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當兵是為了什麼?
很少有人是真的想一戰成名和揚名天下。他們參軍的原因多數還是被徵召進部隊加上為了讓家人填飽肚子。
三國形成之初,沿襲東漢,主要實行募兵制。至建安年間,因長期戰亂,逃兵增多,人口減少,募兵困難,曹操、劉備、孫權都開始逐漸實行不同名目的世兵制,以確保兵源。
曹操將士兵家屬集中居住,作為人質,並從中獲取後備兵員。其兵稱士,以服兵役為終身義務;其家稱士家或兵戶、軍戶。士家另立戶籍,與民戶分離,子孫世代為兵,士兵叛逃罪及家屬。同時,規定士家女子不得外嫁,士死後寡妻遺女仍配嫁士家,以繁衍士裔。吳還實行世襲領兵制,將帥世襲,所統之兵亦世代相襲,家屬隨軍營居。
三國時期,除世兵制外,又用招募、收降、徵兵補充軍隊。還以多種手段,從少數民族中獲得大量兵員。如魏的烏桓兵(三郡烏桓)、涼州兵,蜀的南中飛軍(無當飛軍)、叟兵,吳的山越兵等。
兩軍交戰,一為白甲,一為黃甲,狂風吹過,風沙彌漫,而兩方人馬都在原地一動不動,連揉眼睛的都沒有。
而這支白馬義從的指揮名為單經,公孫瓚麾下大將,想來他應該是公孫範的副將,暫時充當了這支白馬義從的指揮罷了。
論統兵能力,也許公孫範會勝典韋一籌,但是典韋有著自己給予的妙招,而且,憑藉古之惡來的衝陣能力,郭嘉不相信典韋會輸,只要典韋能完美執行,一切都沒問題。
典韋還在列陣,讓士兵排出了一個怪異的陣法。
這個箭頭的形狀。。。
單經對典韋布下的陣法感到有一些怪異。
總體看上去和白馬義從的陣法一模一樣,白馬義從善結鋒矢陣。
鋒矢陣的兵力主要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大將笸於陣形中後,也是屬於進攻陣形。
鋒矢陣和魚鱗陣的區別在於它的的防禦性比魚鱗陣強。魚鱗陣一般是在處於極大優勢的時候才會使用,因為一旦無法打破敵軍,就會面臨四面楚歌被從側面擊潰的可能。
鋒矢陣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來自敵軍兩翼的兵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弱點和魚鱗陣最大的弱點一樣,在於尾側。
不過白馬義從不存在這個弱點,因為他們是善射,尾側計程車兵可以透過箭矢攻擊追擊的敵人。可惜公孫瓚他們沒有想到放風箏這個打法,不然白馬義從的威力,最起碼要上升四成!
不過典韋那邊的陣型細看,卻與鋒矢陣不同,似乎,箭頭的樣子有些怪異,看上去,很鈍。同時各部之間的距離似乎太大了,看上去失去了身為攻擊陣型的銳利之感,這樣的陣法,不怕後續部隊跟不上前鋒部隊嗎?
難道這個郭嘉是徒有虛名?
的確,歷史上有過很多善於出謀劃策,但是並不能帶兵的文人
一念至此,單經手中的大刀對著前方虛砍一下,口中喊道“義之所至!”
白馬義從們瞬間接過了下一句。
“生死相隨!”
“蒼天可鑑!”
“白馬為證!”
在單經的指揮下,白馬義從率先發動了攻擊,以二十名白馬義從為箭頭的鋒矢陣朝著典韋一方疾馳而去!
典韋相信自己的先生不會騙自己,雖然這個陣法的存在,令他難以相信,但是他相信郭嘉。
陣名,車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