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逢紀和郭圖三人同時對袁紹作了一揖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得此良謀。”
說實話,如果這份戰略是郭嘉私下裡告訴三人之中的一人,他們絕對會為了這份戰略的歸屬權而殺了郭嘉滅口。
畢竟,只此一計,不僅可以在袁紹心中的地位絕對會達到一種讓他人無法超越的高度,還能青史留名。
東漢末至三國,出名的戰略大綱不多。魯肅的榻上策算一個,甘寧的二分天下之說算一個(但是很多人可能沒聽過,甘寧不僅僅是一個武夫,他的戰略目光也很強),諸葛亮的隆中對,還有袁紹和曹操聊天時互相說的戰略。
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大意就是當初,袁紹和曹操一同起兵討伐董卓之前,袁紹曾經問曹操“如果這次討伐董卓不能成功,那麼可以佔據哪裡來爭奪天下?”
曹操心說你肯定有想法了,還來問我,於是反問道“你認為佔據哪裡可以呢?”
袁紹得意地說“我南據黃河,北阻燕、代之地,再加以戎、狄的兵力,然後南進爭奪天下,這樣或許可以成大事了吧?”
曹操卻表示你個渣渣,我運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用先王的思想駕馭他們,這樣就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了。
郭嘉只是把兩人的戰略合起來罷了。
袁紹聽著三人的道賀,心裡也是激動不已。其實自己年少之時,就已經看出來漢室將衰。而且大漢這棵大樹的根都已經爛了,已經不是他想扶就能扶的起。既然付不起,那麼就取而代之。如同當年陳勝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哪怕大漢能扶,自己跟著家族走,不過就是讓袁家,從四世三公,變成五世三公,他寧可在這亂世打拼一下,與諸侯逐鹿天下。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
但說實話,自己一直是跟著感覺走到今天的,沒有去制定過詳細的策略。他自己一個人無法完成,但是又不敢與臣子們講,擔心有人覺得他虛偽,說他意圖謀逆,直到今天,郭嘉來了,而且委婉地點破了他的想法,並制定出了一份如此戰略,他感覺自己遇見了知己。
袁紹始終沒有回應他們的道賀,眼睛一直盯著輿圖。想象著一統河北的自己,統帥著幾十萬大軍南征北戰的壯闊場景。
袁紹走下帥臺,緊緊握住了郭嘉的手,“得先生,大業可成矣!”
郭嘉想抽出自己的手,畢竟。。。他又沒有龍陽之好,手被一個大男人緊握也太噁心了點,真不知道古人是怎麼想的,動不動就拉手。
無奈袁紹也是練武的,臂力遠大於只會技巧的郭嘉,他總不能四兩撥千斤把袁紹摔出去吧。
郭嘉趕緊行禮,順便抽出手“郭嘉拜見主公。”這一揖郭嘉幾乎是模仿了島國人的九十度彎腰了畢竟郭嘉這句拜見主公就是認袁紹為君主。
古人明公的稱謂是用來對君主的尊稱,但並不一定是自己的君主,而主公只能是對自己的君主稱呼,所以郭嘉說這句話的時候態度必須好啊。
袁紹見到郭嘉這個態度,心想,難道我也有王霸之氣,這樣一個人才從剛剛的桀驁不馴變成了現在主動稱臣,於是對他心裡也是說不出的滿意。為人主,最喜歡的莫過於聽話的臣子,如果這個聽話的臣子還有才,那就更好了。至少在袁紹眼中,目前的郭嘉就是這樣一個既聽話又有才的臣子。
“奉孝會帶兵否?”
“呃,略懂,略懂一些。”郭嘉不清楚袁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不敢把話說太死。
“封郭嘉為中軍校尉兼中軍師,領兵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