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潁州城外走來一位少年,男子面容姣好,長髮披散,任憑風吹。
一身青布儒衫染盡鮮血。
少年左手握著一把八方漢劍,右手提著一顆人頭。
城門口的衛兵紛紛瞠目結舌。
只見那名少年緩緩的走進城門,無人敢攔。
少年邊走,邊高歌道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郭嘉。
提頭過鬧市,如入無人之境!
郭嘉其實也並非是膽大包天到了這個地步,他是擔心之前崔準身邊的那兩名僕人先行來到官府報官。
漢朝有一個不成文的習俗。如果是為了父母,師長,恩人等報仇,官府有時候不僅不抓你,還會讚揚你的舉動。
離郭嘉最近的一個例子便是趙娥殺李壽為父報仇,卻被漢靈帝赦免,還被立碑嘉獎。
但憑藉崔氏在當地的力量,無論自己殺人是否有理,都有極大可能會被衙役直接逮捕關入大牢之中。
所以郭嘉的目的很簡單,既然殺了人,就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為什麼殺人。
為了避免他剛入城就被衙役逮捕,他便直接提頭過鬧市。
試想,一人滿身鮮血,左手握劍,右手提頭,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誰敢過去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