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日就是端陽節了,臨撫城中節日的氣氛很是濃厚。
民間的習俗除了划龍舟、吃角粽和“五黃”之外,家家戶戶還都灑掃庭除,將菖蒲、艾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艾草、菖蒲和蒜被臨撫百姓稱為“端陽三友”。菖蒲是寶劍,艾草是鞭子,蒜頭是錘子,將這三種散發濃烈氣味的“武器”組合起來,就可以擊退蛇、蟲,甚至斬除妖魔。
端陽節是五月初五,可從四月底開始,家家戶戶就準備著過節了。
如今市面上包角粽的箬葉倒是多見,許多攤鋪也都是在賣的,但若說菖蒲和艾草,還是數花木鋪子賣的最好。
姜家的鋪子裡,只需付了定錢,最快第二日就能取貨,艾草都是在每日雞鳴之前就出發去採收了,之後直接快送到城裡來的,很是新鮮,在家裡掛上許久都不會幹黃。
所以,每年這時的姜家花木鋪子格外忙碌。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整個鋪子帶上苗圃,最近一直在準備菖蒲、艾草還有箬葉。
倒也不是能掙多少錢,只是身在這臨撫城中,姜家的鋪子也多虧了城中百姓們的照顧,這時候能以己所長為城中百姓提供便利,姜繁絕不會推脫。
這幾日,腿腳剛好了的姜繁,可謂忙到腳不沾地,一直在苗圃和鋪子之間奔波。好在苗圃有車來回,無非是多費些功夫,倒是不太累。
可就算再忙碌,家裡也要佈置過節,其實往年裡姜家都是顧著鋪子生意,家裡倒是忽略了,都是託了四鄰幫忙。
今年可就不一樣了,是由姜念操持家中的事情。趁這個機會,姜念又邀了娟娘來家裡做客。
說是做客,其實姜念是為了同娟娘討教包角粽的技巧。至於旁的目的嘛,自然是有,不過,當事人彼此清楚就行,姜念可不去瞎參合。
到了約好的日子,上午姜念在家準備了許多食材,躍躍欲試,只等著下午娟娘隨著姜繁的車到了姜家,就能正式開始。
從前姜念也包過角粽,多是跟在大人身邊依樣子畫葫蘆。可包角粽這個事情是一看就會一包就廢,姜念包出來的角粽賣相著實是不怎麼樣。
姜繁以前總說是姜念人小手小力氣不夠,可長大了之後再包,也還是那樣子,就算勉強包得好看了,也經常煮一煮就散了。
是以今天的姜念,左等右等,望眼欲穿。
直到快晚飯時,姜繁才帶著向大哥與娟娘來了,還同上回一樣,向大哥是進城來給旁的鋪子送貨的。
只不過今日他沒在姜家吃晚飯,說是幾個兄弟約好一同吃酒,明日裡還要練習划龍舟,和姜繁在堂屋裡略坐了一會,吃了杯茶就匆匆走了。
晚飯時,娟娘問姜念想要包什麼樣的角粽,姜念羅列了一堆,從簡單些的鹼水粽、豆粽到複雜的各式肉粽,鹹口甜口都有。
甚至還提了三角粽、四角粽和牛角粽,纏著問娟娘會不會包,自己想要學呢。
姜念說個沒完,聽得姜繁直皺眉頭:“你包上這些角粽,可是準備吃上一年?”
姜念不以為然,“要我天天吃都行,我愛吃角粽!從小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