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一和煙盡雨離開後的第九天,齊一門一陣鐘聲響起,悠揚傳至千里外。
作為南齊方洲最高等級的學府,齊一門,開學了。
四面八方在接下來的三天裡湧來了幾萬餘人。
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前簇後擁,大多都是長輩帶著孩童。
他們來此都有同一個目的,那就是求學。
對於求學者,齊一門是來者不拒。
和莘莘學子們一同到來的還有兩個和尚,一老一少。
老和尚光頭鋥亮,兩道白眉猶如柳絮掛耳,慈眉善目。
年輕和尚神色平靜,雙目深邃,猶如星辰。
他默默跟在老和尚身後,淺淺笑,充當氣質如畫的背景板。
走到齊一門大門前,兩個和尚停下了腳步。
諸多齊一門下的白衣書生在進行著來者名冊登記,忙得可謂是不可開交。
望著長長的隊伍,好似延綿一兩裡,兩個和尚相視一眼,消失在了原地。
“師父,據徒兒所知,齊一門門內禁法。”
年輕和尚佛號不問,有些擔憂他們不請自來,還違背齊一門的規矩會使得地主不快。
他是風雪庵中十二聖僧之一,當今天下最年輕的聖僧,三十二歲。
修士修為達到上三境便可以選擇駐顏,青春永存,不問的模樣還是二十歲時。
他的師父卻是老態龍鍾。
老人摸了一把光頭,糾正道:“門內禁空,不禁法。”
老人是風雪庵中的三活佛之一的人間善佛,也被稱為普善大師。
老人收到不問這個徒兒時是他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候。
像不問這般天資之好的苗子,他只在參觀別人的宗門時見過。
風雪庵中,卻是幾百年不曾有了。
普善大師不知道其他門派的情況如何,反正風雪庵中門人弟子的修為都是依靠時間堆起來的。
一來,風雪庵畢竟很窮,大多門人當初削髮為僧只是為了填飽肚子。
修士們喜愛的諸多雲泊之物,庵中基本少有或者沒有。
墨海皆知,風雪庵中人數最多,但是資質都是很平庸的。
別的不提,像普善大師,他修煉至上三境時已經是半隻腳踏進了黃土中的遲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