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的話,要從花寂爺爺不姓“花”開始。
當時,爺爺一族算是鄉紳,祖上出過守糧倉的官。
花寂的印象裡,自己老家雖然在特別偏遠的山村鄉下,但那宅子建得頗為講究,前庭後院,有天井,和電視劇古裝戲裡並無二樣。
大宅之家,也是書香門第,爺爺讀過私塾,寫得一手好的毛筆字,至花寂這一代出生,都常備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說是有文化,可爺爺這輩子偏又做了件十分沒有文化的事。
他和嫡親的表妹,真心相愛了。
可能是因為在農村,又是那個年代,花寂的爺爺奶奶,還談不上排除萬難就可以無視親屬關係而成親了。
他們彼此很相愛。
一開始,生了一個兒子,歡天喜地;
而後,又生了一個女兒,雙全美滿。
為人父母的喜悅在這時幾乎爆滿;
為人父母的愛也付出了極多。
後來,花寂爸爸出生,排行老三。
婚姻與感情生活發展到這個時候,已經談不上什麼愛的結晶了,換句話說,花寂爸爸就是一個湊數的人口。
恰好讀過書搞過文化的爺爺工作順利在市裡紮下腳跟,奮鬥中,在國企單位有經理之職。
那時候的“經理”含金量可就高了,斷不是這個年代隨隨便便名片上印著一個“部門經理”“市場經理”這麼敷衍隨性的。
經理,在國家編制以內,可享幹部待遇。
奶奶自小沒有讀過書,不願意離開農村,於是放手讓爺爺在城裡闖事業,貢獻力量,自己則帶著兒女,和剛出生的花寂爸爸在鄉下。
農村人口以男子為重,家裡族系裡,以花寂奶奶孃家一脈人口凋零,無子嗣繼寫族譜,於是奶奶果斷把第三子,也就是花寂爸爸,改姓過繼給花家,從此他的名字便永遠寫在了另一本宗祠書籍裡。
如果在幼年時期,過繼給了別的人家,得到旁人視如己出的撫養,也就罷了。
可那一脈幾乎斷絕,花寂的爸爸只是名義上過繼,卻還是養育在爺爺奶奶跟前。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也挺好。
但是實際上,自小,全家上下都知道花寂爸爸的姓氏特別,在兄長或長姐心目中,這個弟弟就是個外人,是“別人家”的孩子。
而花寂爸爸又不如前面的哥哥姐姐,他極少時間和父親相處,更談不上獲得“愛的肯定”。
後來,爺爺奶奶又生了第四個孩子,花寂的小叔叔,喚起了爺爺奶奶久違的親情,么子偏又得寵。
老三,成了尷尬的存在。
他始終敏感,小心,因為自己“名不正言不順”留在家中而討好著家裡上上下下。
爺爺用在市裡的搭建的人脈,幫扶了花寂大伯,姑姑,在城裡落穩了腳跟。
到了花寂爸爸的時候,考慮到小兒子要在市裡讀初中,於是把當兵退伍之後的他調來自己的單位做職員,順便照顧小兒子日常起居。
當時,單位上給經理級別的蓋了幾套別墅,爺爺接來了奶奶,奶奶便在別墅內外打理出種菜的區域,引得旁人效仿。
如果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或許直到花寂出生,還能成為富家公主小姐。
但,爺爺的仕途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天降一口大鍋,在爺爺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簽署了一份檔案,成了單位上另一批人以權謀私的槍手,這事情究竟怎麼發生的,誰主導的,整件事在這麼多年以後,花寂媽媽作為外人也只是聽說而來,當時就已經查無可查了。
爺爺被降職處分,幸運的是,他的大領導力保,保住了他的幹部編制,不過是再無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