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召諸位前來是為了用羊絨做戎服一事。”
“想來幼常家的長子馬雲遇襲一事,諸位應已有所耳聞。”
諸葛亮輕搖羽扇,望著下方的眾人說道。
眾人聞言,一邊點頭表示知道,一邊看向了岳飛。
諸葛亮問道:“諸位對這羊絨做戎服一事有何看法?”
費禕率先站出來拱手道:“丞相,屬下聽聞這羊絨乃是羊毛身上最為柔軟的細絨,且不說其產量稀少,光是從一堆羊毛中分揀出來就極為費事,更遑論如何將他們製作成衣物。”
“即使可以製成衣物,其造價也定是頗高,甚至可能高過於蜀錦。如此衣物,怎可能用做戎服?”
其他人雖未出言反對,但也都紛紛點頭。
如今這東西還都只是一個設想,能不能做成還是兩說。
雖然馬鈞之前改良了織綾機與織錦機,又研製出了很多方便的農具,甚至還幫忙研製改進了很多武器。
但是,他畢竟年紀尚小,眾人心中難免生出了一些輕視。
認為其這次所說的以羊絨做戎服只不過是年輕人的一時興起。而丞相卻因為此事拉著這麼多人一起討論,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
其實他們這麼想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這個時代還從未聽說過有羊絨做的衣服。
前幾日過來請罪的氐族人說他們氐酋,也就是氐族的首領,有過一件,據說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薅禿嚕了上百頭羊,填充在綾布之中,很是暖和。
但也就僅僅只是很暖和。
話說這前來請罪的氐族人,正是氐族因為馬雲遇襲之事派過來請罪的。
要說這氐族也算是受害者,他們從烏珠那邊聽說了蜀漢這邊的農耕很是發達,有很多農耕用具,用起來十分的方便省事,往往使用了之後,一個人可以頂四五個人。
烏珠聯絡氐酋讓他們與匈奴人一起對蜀漢發動進攻,被拒絕後,烏珠瞭解到氐族對於農耕以及畜牧的熱愛,便向氐酋透露了蜀漢在農耕及畜牧上先進的技術與裝置。
而且還特意提了奇寶閣,以及馬雲。說是必須要見到奇寶閣的東家才能夠買到真正實用的農耕用具。
這些氐族人對於烏珠描述的農耕用具很是嚮往,又因為資訊不對等,便輕易相信了烏珠的話,差點替人背了黑鍋。
事情發生之後,氐族上下惶恐不安,生怕蜀漢一怒之下,出兵滅了他們,便從族中選了一個膽子最大的前來請罪。
派過來請罪的這個氐族人名叫李沐,平時在族中就有俠義之名。
他面見諸葛亮時條理清晰的講清了事情的始末,並表明了氐族對於蜀漢並無任何惡意。
另外,對於馬雲此次遇襲一事,他們氐族願意獻上三十石羊毛加羊絨,來作為補償。
為啥是羊毛加羊絨呢,因為一隻羊剃毛的時候,都是一起剃的,要是分揀的話,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氐族人本就不多,大多也幹不來分揀羊毛細緻的活,之前氐酋的那件據說是填了羊絨的衣服,也不是純羊絨,裡面也摻和進不少羊毛在裡面。
不過,這樣倒是顯得氐族沒有什麼誠意,人家要的羊絨,你卻還摻和著羊毛。
好在諸葛亮和劉禪都很寬容,看在這次氐族也算是冤大頭的份上,便同意了他們的賠償辦法。
說回當下,諸葛亮微微頷首,目光掃向眾人,緩緩道:“文偉所言,應也是諸位心中所想。”
向朗、蔣琬等人依舊沉默不語。
諸葛亮繼續說道:“羊絨做戎服或許如今看來並不現實,但是羊絨做衣物卻並非虛言。”
“幼常,你覺得這羊絨可否做成衣物?”
岳飛接收到諸葛亮傳遞過來的訊號,上前一步,拱手道:“丞相,謖確實見過用羊絨織成的布做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