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十一月
魏蜀議和結束。
魏國將安定郡劃分給蜀國,且承諾五年內不會對蜀國起兵戈,雙方貿易往來可暢通無阻。
蜀國撤回進駐在五丈原的軍隊,派遣軍隊到安定郡行接收之事。並承諾若魏不來犯,五年內不主動對魏國用兵。
其實此次議和,蜀漢朝堂之上,不少臣子對議和結果頗有微詞,認為此次對於魏國太過寬容。
畢竟,據形勢來看,若是趁多方對魏出兵之時,魏國分身乏術,定能從魏國身上撕下一大塊肉。
然而,諸葛亮卻一錘定音。如今與吳國的聯盟已名存實亡,若想防範吳國有所企圖,此次與魏國建立邦交,或許能夠對吳國產生一定的制衡作用。
在民間,兩國的商人聽聞貿易暢通的訊息則大喜過望。
蜀國的錦緞、茶葉等商品開始運往魏國,魏國的馬匹、鹽鐵等物也逐漸流入蜀中。
蜀國第一大商鋪奇寶閣,也開始佈局與魏國的貿易往來,本來就日進斗金,如今更是財源滾滾。
兩國治下的百姓們並不在意國界之分,只盼著生活安穩富足。
一時間,魏蜀之間竟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和平景象。
... ...
南安郡
“幼常,丞相有令,著我等速速助伯約與士載接管安定郡,剿滅滲透到郡內的蠻夷,驅逐邊境匈奴,以保郡內百姓安寧。”
王平手握著剛收到的軍令,火急火燎的找到了岳飛。
其實原本在李鐵回來,講述姜維與鄧艾訊息的時候,他們就有討論過,是否要派兵支援。
然而當時魏蜀的情況還並未明朗。
雖然,恨不得將那群吃人的蠻夷挫骨揚灰,但岳飛還是決定暫且按兵不動,不過先做好隨時出兵的準備。
“我相信伯約與士載的能力。安定郡中的蠻夷,應只是小股的匈奴兵,數量不過萬。若是伯約他們想要剿滅,並不是問題。”
只是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並且還會有被背刺的風險。
岳飛猜測出一直駐軍在安定郡縣城中,姜維與鄧艾的顧慮。
若沒有最終確定雙方休戰,魏國的大軍回援安定郡,解決匈奴的同時,難免不會順帶將他們解決了。
故而即便那些蠻夷之徒的行徑,令他們憤恨不已,他們也決不會用自己手下士兵的性命,去踐行自己心中的道義。
如今,魏蜀和談結果已定,雙方止戰,安定郡也歸進了蜀漢的版圖,如此他們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剿滅那些匈奴之兵了。
“子均兄,你我各帶五千人馬去安定郡,你覺得如何?”
岳飛問道。
王平爽快的回應道:“幼常,就等你這句話了!那群喪盡天良的畜生,殺他丫的!”
岳飛握著劉禪欽賜的仁德劍,目光堅定。
他與王平去安定助陣。除了去解決霍亂的匈奴,為那些因匈奴禍害,而流離失所的百姓重建家園。
還有一個原因,雖然和談後,安定郡被劃撥給了大漢,但是權利交接的過程,需要有足夠的武力來保證其平穩更替。
另外,讓這次在攻佔南安郡未怎麼活動的背嵬軍,好好活動活動筋骨。
岳飛命張休與黃襲留守南安郡,會同原南安郡太守遊奕,及這些時日挑選出來的原南安郡有才幹的官員,先共同治理南安郡。
遣李盛率三千天水守軍率先返回天水。
岳飛打算,先自天水調撥數名精於內政之士,率先詳盡查探南安郡的人口、土地狀況及權力構成。
繼而將其情形呈報丞相,來做官員的任命,及後續的治理方略。
岳飛本人則攜趙廣、張遵、李球三人,領五千背嵬軍,王平率五千無當飛軍,朝安定郡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