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姜維舉杯說道:“ 還有不到三日就到了遊兄與諸葛丞相約定開城門的日期,不知遊兄現在有何打算?”
此話一出周圍都安靜了,氣氛一度緊張起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姜賢弟這不還有三日嘛,你這有點心急啊... ...” 遊楚一手拿著酒杯,一手抱著個琵琶隨手撥弄著。
“今日吾觀遊兄也是個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只要遊兄真心歸降大漢,我必會迴向丞相求情保下游兄。”
氣氛一度冷了下來,遊楚無奈的嘆了口氣,放下酒杯衝其他人擺了擺手。
“唉,對不住各位了,我這姜兄弟太心急了。都先各回各家吧,改天我們再聚。”
宴席上的其他人都紛紛散去,片刻後,整個宴客廳只餘遊楚與姜維兩人。
“ 姜賢弟,你為何降蜀?”遊楚問道。
“我敬重諸葛丞相,他是一個心繫天下,能安邦定國,胸有韜略的人。” 姜維回答道。
“所以你是因那諸葛孔明才投了蜀?”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我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在大漢可以得以施展和實現。” 姜維實話實說道。
“理想和抱負啊... ..." 遊楚喃喃道。
“遊兄,如今這世道,三分天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權貴高高凌駕於平民之上,普通百姓無田可種,無衣蔽體,無屋擋雨。我希望改變這個現狀。”
這是姜維第二次同他人訴說自己的想法,因為他覺得遊楚應該擁有相同的想法。
"那諸葛孔明能辦到?”遊楚問道。
“遊兄難道不知為何此次先生北伐,隴右百姓皆簞食壺漿前來歡迎?”
“權貴享樂,百姓勞作,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但在我的心中百姓重於權貴!”
見楚遊默不作聲,姜維繼續說道:“隴右勢力交錯複雜,羌人時常反犯,百姓常常受到戰亂的波及,無法安定生活,所以他們希望先生的到來可以改變他們的現狀,給他們帶來平穩的生活。我雖還沒有去過蜀漢,但是我近些時日聽他們大漢計程車兵描述這幾年大漢百姓的生活,比於隴右算是富足很多,而且與南蠻的人的融合也趨於穩定,這都是先生五年來的治理之功。”
“今日我觀遊兄的隴西城內要比天水富足安逸不少,但這也是表面現象吧,在看不到的角落裡還是有很多人因無食而飢,無衣而寒。”
遊楚沉默了很久,而後拿起手上的酒杯一飲而盡。
“姜兄所言太過理想化,雖我無法變成你們這樣的人,但是我欽佩你們這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