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深知,絕對不能激起張四行兇殘的那一面。倘若真把他惹急了,乾脆帶著已經控制了大半的阿國加入軸心國,然後……憑滇緬之戰中,那支國府傘兵師的作為,他就知道叢林作戰倘若他手下認第二,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敢認第一。
不過因為張四行在南美的“屠殺”,德國克虜伯與他翻了臉,收回了他克虜伯大股東的身份。國府方面當然乾脆的不再承認他華夏人的身份,甚至還是以驅逐的名義發出的譴責。
這些對張四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郭良駿代表的“未來”是他前往南美的根源。
至於根源是什麼,無非是所有華夏人對於“盛世”的嚮往,無非是一顆赤子之心所能付出一切。
在他匆忙清理了阿國內部之後,令人絕沒想到的是,他居然在阿國訓練出大批“精銳步兵”。正當同盟國裡對於這支軍隊可能存在的強大攻擊能力心裡沒底時,令人意外之外的是,他特麼居然向德國宣戰了。
在隨後的歐洲盟軍中,南美阿國的同盟軍居然成了突破的主力。
日本投降了,德國出投降了,只不過蘇聯人拿到的小鬍子的屍體,在未來能夠DNA檢測時才發現,那根本不過是他的替身。
甚至克虜伯在面臨同盟國的清算時才發現,他們的財產沒有剩下多少,尤其那些他們引以為傲的技術資料,更沒剩下多少。
而最令盟軍不爽的是,德國的學者們居然一個也沒剩下。據說他們都被阿國的暗殺隊伍在戰爭中不斷進行著暗殺,直到戰爭結束時,原本德國繁榮的科技人才居然只有一些寂寂無名之輩還留下來。
歷史的車輪向前轟動,即便有了張四行這個穿越眾,既然他建立了一個南美強國,但這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微乎其微。
對此張四行與化名假死的郭良俊,在白髮蒼蒼的時候,有一場不為人知的對話:
“後悔嗎,雖然你做了許多,但……甚至連家都不能回,這不會使你難過嗎?”
“那你呢,只看到那邊傳來的外孫的照片,只能看到後人向你的墓碑行禮的影片,你後悔嗎?”
對此郭良駿笑起來:
“我有什麼好後悔的,我可是烈士,而你才是那個使我成為烈士的人,甚至直到眼下你還是個壞分子好吧。”
對此頭髮已經全白的張四行根本沒有一點反應,兩人鬥嘴鬥了一輩子,這一次還是讓讓老郭吧,讓他開開心。
“老郭,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躺在病榻上的郭良駿笑了笑:
“你我即生為華夏人,比起那些只能在詩詞中嗟嘆年華老去,卻一生無所作為的人不是幸運的嗎。我們生在亂世,便我們卻令華夏在亂世中雄起,我……這一輩子值了!”
(完)
不囉嗦了,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