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顧懷安是有些故事的。”
“唱這首歌的人一聽就是苦日子熬過來的,沒過過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絕對寫不出這種歌,也唱不出這種感覺。”
“突然就理解了這小子一直以來為什麼村裡村氣的……”
……
看節目也有幾天了,有些觀眾一直納悶兒,顧懷安這小子這麼村裡村氣的到底是有劇本故意的還是平常他就這樣?
一個長得這麼帥的小鮮肉不至於私下裡也這樣吧……
很多人也就是看個樂子,他們認為是劇本,這年頭娛樂圈到處立人設搞劇本,他們早就習慣了,看透不說透嘛,大家一起看個樂兒多好。
但直到這一刻……
很多人才忽然有種,好像顧懷安不是劇本,日常生活裡的他也是這樣的人的感覺。
他的這首《阿刁》,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詮釋一個叫做“阿刁”的人,但是怎麼聽怎麼像唱的他自己。
禿鷲一樣棲息在山頂上,明天是否能吃頓飽飯,飢餓是一種信仰,不會被現實磨平稜角,虛偽的人有千百種笑……
等等類似這樣的歌詞,在大家內心裡,編制出了一個真正過過苦日子的,有血有肉的顧懷安的形象。
一個真正日常生活裡就不會去買十塊錢的鐘薛高,吃牛排喜歡吃全熟還要用筷子,早餐得吃點兒麵食不然吃不飽的這樣一個,跟他們過著一樣生活的明星,藝人。
沒有經歷過低谷,沒有過過苦日子的人,是絕對寫不出這種歌,也唱不出這種感覺的。
我們身邊有好多阿刁,既平常又不平凡,甘於平凡,卻又不想平凡的腐爛;渴望自由,又不得不屈服於殘酷的現實。
而這,就是我們平凡的真實生活狀態。
其實寫歌就是這樣,它是需要去“形容”,讓人自然而然的產生聯想,像是顧懷安“阿刁”的這個比喻,透過唱別人來思考自己,生動形象,又沒有任何違和感,還讓人很有共鳴。
而現在的音樂太直給了,什麼歪瓜裂棗都能寫歌,那種沒文化上臺想裝逼說半天最後詞窮就整了個“泰褲辣”的那種寫特麼什麼歌啊,裝逼都沒詞你指望他寫歌有詞?噁心特麼誰呢!
內娛爛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都是這種人。
在此之前……
可能因為覺得顧懷安是劇本的原因吧,哪怕很多人跟著“聲援”顧懷安,也不怎麼真的喜歡這小子,更多的是一起跟著玩兒梗。
拿他當個小丑,圖一樂兒。
這一點,從他這兩天喜提那麼多熱搜,可他的wei博、dou音等社交平臺賬號的粉絲關注量卻漲勢愁人就看得出來。
可大概從他唱了這首《阿刁》開始,真正的開始有些觀眾認可了他,並想著回頭要專門搜一下他的賬號關注一下。
這是一種質的飛越。
……
“阿刁……”
“愛情是粒悲傷的種子……”
“你是一棵樹,你永遠都不會枯。”
……
繁華落幕。
這首《阿刁》,從一開始的低沉,到A段副歌的漸入佳境,再到B段副歌的徹底爆發,最後由一句“愛情是粒悲傷的種子”輕輕收尾。
讓大家彷彿有種坐了一趟過山車的感覺。
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