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伐清1719> 第六百七十一章 治黃之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七十一章 治黃之策 (1 / 2)

七月,夏日炎炎,高溫炙烤著大地,而對於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而言,則意味著又一年的大旱即將到來,塵土在空中肆意飛舞著,看上去似乎捲起了一道道黃色的巨浪。

寧渝拉開御輦上的帷幕,面無表情地看向了漫天的塵土,由於能見度太差的緣故,他根本看不到風沙之外的景象,能看到的只有伏在地面上的稀疏樹木,焦黃的葉子預示著它們即將乾枯而死,就連頑強無比的小草也都倒伏在了地上——這是一片生命的禁區。

如今,車隊所在的位置就位於寧夏,而他們所要前往的目的地是固原,曾經的大明九邊之一的固原鎮。

寧渝放下了帷幕,轉身坐回了御輦,望著下首的一名眉目稀疏的老者低聲道:“陳公啊,這一次辛苦你陪著朕跑一趟了,著實不易啊!”

那老者面帶幾分緊張,連忙從小凳子上站起來要給寧渝磕頭,然而卻被寧渝給攔住了,他將老者一把按回在凳子上,一邊道:“這一次朕來固原,可不是要看陳公給我磕頭,而是要請陳公出山,再治黃河!”

原來,那老者姓陳名定,卻是一個有來頭的人物,他的父親便是當年協助河道總督靳輔治理黃河的幕僚陳潢,此人幾乎一手主張了康熙時期的黃河治理,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因此寧渝才會將他的第三子陳定請出山,來負責這一次的黃河治理工作。

“陛下,臣無能啊,只怕是難以向陛下交代.......這事,還是請陛下另選賢能,臣定當全力輔佐。”陳定面露謹慎之色,卻是一力推辭這份差事。

“陳卿可勿要推辭,當年省齋公的一番功績可並未被掩蓋,朕是知道的!”

寧渝神情中帶著些許凝重,他低聲道:“如今黃河年年決口,受災百姓何止百萬千萬,先前朕之所以力主要從黃土高原移民,便是為了從源頭減輕黃河之患,可是除了治本,咱們還要治標啊!”

“家父.......哎,這實在是一言難盡啊!”

陳定長長嘆了一口氣,這裡面的確掩蓋著一代人的心酸和血淚。

當年三藩之亂驟起之時,黃河氾濫導致江淮七縣淪為黃泛區,受災百姓多達數十萬,許多人倒伏路邊,慘狀非同尋常,因此當時等到三藩之亂結束後,康熙便馬上派人著手治理黃河,而當時治理黃河難度係數大,因此他便選定了一個十分精明強幹的大臣擔任新的河道總督,而此人便是靳輔。

靳輔出任河道總督之日,正是黃河、淮河氾濫極壞之時,當時工部尚書冀如錫親自勘察河工發現不僅河道年久失修,而且缺乏得力的治河人才,前任河督王光裕無能,計劃的幾項治河工程只是停留在了紙面上,因此靳輔面臨的局面十分困難,找不到突破口。

為了尋找真正的治河人才,靳輔在給康熙的奏疏當中,甚至這麼寫道:“毋論紳士兵民以及工匠伕役人等,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臣莫不虛心採擇,以期得當。”

而在這種情況下,陳潢很快就脫穎而出,他自幼便不喜八股文章,年輕時攻讀農田水利書籍,併到寧夏、河套等地實地考察,精研治理黃河之學,因此當二人相逢之時,靳輔對陳潢的才學十分欽佩,很快便延請其為幕僚治理黃河,以後靳任河道總督,陳潢隨往,凡治河之事,靳輔必相垂問,潢必竭誠解答,在之後的十餘年當中,靳輔治河所有規劃都出自於陳潢之手。

陳潢為了報答靳輔的知遇之恩,自然是不惜辛勞,常常跋涉險阻上下數百里,一一審度,最終他在治理方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明代著名治河專家潘季馴的思想,即繼續堅持‘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論,並在這個基礎上,決定將‘分流’與‘合流’結合起來,用‘分流殺勢’的方式來應對河水的保障,而以‘合流攻沙’作為長遠發展的安排。

在之後的數年當中,靳輔與陳潢便奔波在治河的一線上,而他們首先第一步做的就是將清口爛泥淺引河四道,並且疏浚清江浦至雲梯關的河道,創築束水堤一萬八千餘丈塞王家岡、武家墩大決口十六處。

為了防止黃河下流決口,靳輔與陳潢又提出在上流建減水壩,每座壩各有七個洞,每洞寬一丈八尺,總計可以洩水之處為十二丈六尺,漲水時可用以宣洩,後來又為築江都漕堤,塞清水潭決口,便在湖中離決口五六十丈的地方築偃月形堤,築成西堤一,長六百五丈,又挑繞西越河一,長八百四十丈,該河北命名為‘永安河’,而堤被命名為‘永安堤’。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之後,靳輔根據康熙帝解決防止減水淹民的指示,在宿遷、桃源、清河三縣黃河北岸堤內開了一條新河,稱為中河,而此河上接張莊口及駱馬湖清水,下歷桃、清、山、安,入平旺河達海,對於當時的漕船而言,走中河度仲家莊閘,可以少走黃河一百八十里的險路。

因此,時人無不讚嘆,“中河既成,殺黃河之勢,灑七邑之災,漕艘揚帆若過枕蓆,說者謂中河之役,為國家百世之利,功不在宋禮開會通,陳瑄鑿清江浦下。”

陳定深沉道:“凡數年之後,黃河從此便安瀾無患,爛泥淺運口從此再無淤澱之患,即使重運過淮,揚帆直上,也如履平地.......只可惜........”

“只可惜你父與靳公後來終究功虧一簣,未能繼續治黃大業,甚至還落了個被撤職的結果.......”寧渝淡淡說道,他對這些資料的掌握並不比陳定少。

陳定嘆了口氣,低聲道:“陛下所言不虛,我父和靳公為了能夠根除黃、淮兩河水患,提出了對黃、淮兩河上、中、下游進行‘統行規劃、源流並治’,可是清廷以為此策不可,徒費錢糧,引起朝中彈劾,以致於康熙不再信任靳公......”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別是在治理黃河這個大工程上面,自然也有無數人盯著,而靳輔作為河督,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康熙的猜忌。

實際上從康熙二十四年開始,靳輔與陳潢的決策就開始被朝廷反對,而在這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康熙皇帝不再贊同靳陳二人的方法,他認為減水閘有益河工無益百姓,決定要將高郵、寶應等州縣的減水壩洩出來的水引到海里,而這件事並不為靳輔所贊同,因此康熙便委任當時的安徽按察使于成龍主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