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伐清1719> 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國需要面對的兩場戰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國需要面對的兩場戰爭 (2 / 2)

果不其然,在幾天之後,羅伯特·沃波爾將奧斯捷爾曼帶到了弗雷德王子所在的酒宴上,並且公開了自己對奧斯捷爾曼的反對意見,而弗雷德王子也正如羅伯特·沃波爾的預料那般,倒過來十分讚賞奧斯捷爾曼。

而這麼一番表演的結果自然也就很顯然了,在弗雷德王子的助力下,奧斯捷爾曼代表俄羅斯提出來的要求並沒有直接被英國君臣給否決,當然也並不會真正出兵,而是給出了一個折中的意見——即英國會進一步加大對西俄發放的債券規模,並且進一步上調了武器出口的數量,更關鍵的是,對於普魯士的出兵保持默許的態度。

有了這些條件,奧斯捷爾曼自然是心滿意足,因為他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有了更多的經濟和武器上的支援,也就意味著西俄能夠將目前的軍隊進一步擴充,而普魯士以僱傭軍的身份加入到這一場大戰之中,又將會使得西俄的勝率加大一籌。

很快,隨著新年鐘聲的響起,1739在一片波雲詭譎中緩緩來到,相對於目前發展得火熱朝天的華夏,歐洲此時卻充滿了一種詭異的氣氛,兩俄之間的戰爭幾乎只剩下了時間的問題,而英國卻又開始陷入了同西班牙的紛爭之中。

當然,英西之間的關係發展也跟法國有很大的關係,大體是由於在1729年雙方曾經訂立過《塞維利亞條約》,即英方曾同意不與西班牙的殖民地進行貿易。為了確保條約有效落實,西班牙被允許在其領海範圍內登上英國船隻進行巡檢。

而到了1731年的時候,英國商船瑞貝卡號船長羅伯特·詹金斯聲稱自己在加勒比海的西班牙海域遭到西班牙當局的人員登船搜掠,而且還將他的一隻耳朵割下作為戰利品,他為此向英王喬治二世伸冤,而加勒比海的英軍總司令亦曾就事件撰寫報告,希望能夠討回一個公道。

只是在當年,英國首相羅伯特·沃波爾爵士為了緩和嚴峻的局勢,便將這件事壓了下來,也就沒有激化輿論矛盾,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去年的時候詹金斯再度公開講述其遭遇,順便還在下議院的聽證會上展示自己被割下的耳朵,以致於重新在議院裡引發了爭議。

由於英法之間的矛盾已經十分深重,因此不少議員認為詹金斯耳朵被割,是對大英帝國的一種當眾的赤裸裸羞辱,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尊嚴問題,甚至連喬治二世也隱晦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滿,這使得羅伯特·沃波爾為首的英國內閣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其實事情的發展是一種出乎人意料的方式展開,因為這件事從一開始並不是什麼真正大事,只是因為英國國內的工商界希望能夠商業上和軍事上主導大西洋海盆地帶,為此就必須要對西班牙開戰,因此一直在鼓吹對西班牙宣戰,只是羅伯特·沃波爾在頂住壓力而已。

除了這麼一件可能會因為‘耳朵’而爆發戰爭之外,更關鍵的便是奧地利的王位繼承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目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已經五十四歲了,人生邁入了老年化時期,可是他卻遲遲沒有生育男丁,而根據神聖羅馬帝國的規矩,神聖羅馬皇帝的位子就需要讓給別的家族來坐。

而早在1713年的時候,查理六世就已經預先做好了準備,他為了防止因為無男性子嗣導致皇位外流,便直接在1713年的國事詔書上立其女兒瑪麗婭·特蕾莎為繼承人,可問題是,這份國事詔書需要所有的諸侯國簽字才行,當時有些諸侯國簽了字,但是有些諸侯國是堅決拒絕簽字的。

皇帝輪流做這是規矩,你哈布斯堡已經坐了那麼多年了,也該輪到別的家族上臺過過癮了吧!

不光是沒有簽字的諸侯國在心中暗暗期待著,就算是對於那些簽了字的諸侯國,這份所謂的國事詔書也就是一張擦屁股的紙,根本沒有任何的約束力,想要撕毀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到了如今,所有人都在等待著老皇帝查理六世掛掉,等他一死,一場決定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戰爭也就會隨之爆發,而這場戰爭將會波及到歐洲的所有國家,即分別以法國和英國為首的兩大聯盟,根本逃不過去。

也就是說,從1739年開始,整個歐洲的頭上已經懸著了三顆炸彈,而這三顆炸彈的爆炸,給歐洲帶來的將會是一次痛徹肺腑的撕裂。

到了二月時,甚至英國大報《每週新聞》上已經用黑體字寫了一個十分醒目的標題。

“戰爭將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又將會在什麼時候結束?”

在該篇報道當中,已經深度分析了這三場可能會爆發的戰爭,並且分析了英國目前的處境,從而得出了一個令人十分震驚的訊息,即英國很有可能會同時面對兩場戰爭,除了可以避開兩俄之間的戰爭以外,而英西之戰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則很難避開。

毫無疑問,這對於一直堅持和平的羅伯特·沃波爾內閣而言,是一次十分艱難的抉擇,甚至導致好戰的喬治二世也深為不滿,他為此三次將羅伯特·沃波爾召入宮中問對,而在英國的政界也在流傳著一個公開秘密,那就是羅伯特·沃波爾已經幹不長久了。

原因很簡單,在目前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局勢中,羅伯特·沃波爾所奉行的另類‘孤立’政策並不受到英國人的喜歡,而太多自大的英國人打內心裡想著對隔壁的歐洲大陸指手畫腳,像喬治二世便是一個最佳的典型。

在這種環境下,只需要一場戰爭或者是一次失利,就足夠反對派們將已經當了八年首相的羅伯特·沃波爾給趕下臺,而英王喬治二世也只會樂見其成。

當然,到了那一天的時候,也是英國進一步滑入戰爭漩渦的時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