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顯乾癟的雷駝子臉上掛著一絲笑容,他當然能夠明白,朝廷雖然有錢,可是沒有一分錢是多餘的,更不可能放任耗費甚大的科學院浪費資源,因此每次在立項申請費用後,他們也需要拿出能夠交差的東西來。
“回稟陛下,臣等既然邀請陛下前來視察,自然是有了打算。”
寧渝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隨後便在雷駝子等人的引領下,走進了略顯神秘的辛酉二基地。
眾人來到一間十分龐大的實驗室前,只見裡面有大量的研究人員正分成了各小組進行實驗,他們每組所做的事情也都不一樣,很顯然都是從不同方向進行攻關。
雷駝子連忙走上前來介紹道:“陛下,咱們現在的研發力量十分充足,光是辛酉二基地直接擁有的研發人員就已經超過了兩百多人,現在已經被分為了六個專案組,來進行試製新的制式步槍。”
寧渝點了點頭,隨手拿起眼前的一杆樣槍,仔細端詳了一番,然後輕聲笑道:“前番在戰場的時候,許多將士對咱們的漢陽造燧發槍還是頗為讚不絕口,因為跟清軍的鳥銃比起來,咱們的槍實在是要強出許多。”
說到這裡,寧渝的神色微微一肅,低聲道:“可是從先前繳獲的厄魯特火槍、俄人火槍,還有瑞典人、英國人帶來的火槍來看,咱們的火槍並不比他們強出多少,在某些地方甚至還有些落後,因此抱著一杆槍過一輩子的想法,是絕對不行的。”
由於十八世紀初期的火槍主流還是滑膛槍,因此儘管復漢軍目前所使用的火槍依然首屈一指,可是與其他國家的滑膛槍並無真正的技術代差,而在這一次對準格爾和俄人的戰事中就能體現,在排槍射擊階段,他們對復漢軍也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因此,在目前的大楚軍工體系當中,大家對於射程更遠以及精度更高的線膛槍,自然是非常感興趣的,畢竟線膛槍早就已經發明出來,之所以沒有得到大規模使用,完全是受到了各種技術上的限制,可是它依然是發展的主流。
雷駝子撫須感嘆道:“陛下,大楚新一代制式步槍自然不能繼續沿著滑膛槍的路子繼續走,這一次冶鐵技術得到進步,咱們的槍管材質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可是還有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彈丸,另一個是引火藥。”
原來在此之前,寧楚所採用的滑膛槍,雖然已經開始運用了定裝紙殼子彈的工藝,可是彈頭部分依然是傳統的融鉛圓彈頭,為了方便從槍口裝填,子彈的直徑通常會略小於槍管直徑,用起來沒有什麼問題,
可是等到了新式的線膛槍出來,才發現這種圓彈頭由於直徑略小於槍管直徑,很難保持槍膛閉氣性,使得威力大打折扣,因此無奈之下又只能將子彈的口徑做到與槍口徑持平甚至略大,可這樣也起來,由於膛線的緣故不僅導致裝填不便,還會影響到線膛火槍的射速和效率。
因此,在這麼多的技術難題下,儘管早在十五世紀就已經誕生的線膛槍,但由於彈頭的問題卻一直困擾著所有人,並不能得到世人的認可,在使用線膛槍時也是用的笨辦法,即隨身攜帶一個木槌,在裝填時透過敲擊推彈杆進行裝填,結果往往導致更危險的槍膛破裂,也很難得到世人的滿意。
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決,倘若沒有寧渝這個從後世來的穿越者,只怕還會繼續拖延下去,但是所幸有寧渝,自然也就明白後世出現的解決辦法,其中主要的解決辦法便是使用後裝子彈,以此一勞永逸,可是它對於槍膛氣密性的要求又會比較高,在目前的技術能力下基本無法實現,因此暫時被寧渝給否決。
而另一個辦法則相對比較討巧,便是使用底部擴張彈,又被稱為米尼彈。
實際上所謂的米尼彈,也不是一拍腦袋突發奇想的產物,它本身的原理是從南印度部落使用的吹箭箭矢啟發而來,該部落的吹箭尾部是用柔軟而有彈性的木髓做成的,本身具備擴張的特性,因此在使用吹箭時,便是透過木髓的擴大而頂住吹管的內層面,防止空氣跑掉,從而把箭發射出去。
米尼彈即圓錐形底部擴張彈的出現,便是模仿了這種設計,它不再採用過去的圓形設計,而是採用了錐形彈頭,其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然後在彈頭底部挖出一個圓錐形的空洞,用一個木塞堵住洞底。
等到火槍發射的時候,從內而外產生的燃氣會壓迫木塞擠進空洞,迫使彈底膨脹,能夠實現緊貼膛線的目的,從而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洩,還可以讓彈頭在膛線的壓迫下高速旋轉,一舉解決了上面的所有技術難題。
正因為徹底解決了這些難題,也使得這種線膛槍的威力大到讓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它的有效射程至少達到了五百米左右,而寧楚目前的漢陽造燧發槍,由於是滑膛槍的緣故,本身有效射程只有一百米到一百二十米之間。
除了射程數倍增長之外,由於線膛槍內部刻有的螺紋線,導致子彈能夠實現旋轉飛行,從而具備滑膛子彈不具備的、在高速運動中的精確指向性和長久穩定性,其精準度也達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甚至可以在戰場上完成遠距離的狙殺。
然而,在原本的歷史上,底部擴張彈被人發明的時間太晚,因此正好趕上了後裝槍時代,而作為前裝槍最後的輝煌,米尼槍並沒有發揮出它真正的光彩,反而如同一顆流星一般,迅速消失在了前裝槍時代的黃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