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伐清1719> 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 (2 / 2)

而且對於寧渝而言,眼下解決士紳問題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大增加財稅的潛力,因為透過這麼一次改革之後,到時候土地的兼問題會得到緩解,也能締造出一大批的自耕農和小地主,而他們便是最好的納稅人。

當然,問題也是有的,首先可以預想到的便是北方士紳可能會開始向著清廷靠攏,他們不會眼睜睜看著寧楚一統全國,然後將他們的土地剝奪——這是早已經可以想到的,因此寧渝並不會過多在意。

真正讓寧渝比較在意的是另一點,那就是基層統治的問題,由於士紳控制土地以及人口,因此他們本身也是朝廷的在縣以下的實際合夥人,眼下寧渝透過土地面積梯度徵稅法案,剝奪了這些人的過多土地,也是剝奪了他們實際上在基層的統治地位。

沒有了這些人,寧楚就只能依靠官僚體系,而這一點也是寧渝所十分重視的部分。

“次輔,本次科舉一共有多少人透過了秀才試?”

這一次新式科舉是由次輔崔萬採連同教育部,制定的相關考試內容,以及連同各省教育廳考試院共同完成,雖然出現了這麼大的風波,可好在總體上是基本完成了目標。

崔萬採站了出來,低聲道:“回稟皇上,此次科舉由於放開了報名限制,因此報考人數足足有四萬六千餘人,透過考試者多達四千兩百二十七人,其中成績優異者一千二百餘人,將參與組織部組織為期六個月的政務培訓班,透過培訓班者即進行授官。至於其餘人,將會直接參加各省舉辦的短期政務培訓班,完成後直接授官,並報組織部稽核。”

寧渝點了點頭,四萬六千多人報考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還是對新學是感興趣的,而四千多人透過則是一個放水的結果——實際上在考試之前,就已經劃定了這麼多的名額,原因很簡單,眼下的寧楚缺乏官員。

所謂的缺乏官員,並不是指缺乏正印官,而是指的是基層辦事員,由於之前寧楚將官與吏都劃入了正式相關編制當中,因此眼下並不存在所謂的高低,只以品級來進行劃分。

因此,將來等到這四千多人透過了政務培訓班,他們都將會被分配到基層,從一個不入流的吏員開始幹起,等經過一定的年限或者說是擁有一定的功勞,才能被提拔到有品級的官員,也就是最基礎的從九品下。

至於像過去一旦考中進士,就能授予高品級官職的歷史,已經是徹底一去不復返了,眼下大家都得從最基層幹起,從最普通的蘿蔔坑開始爬起。

首輔寧忠景卻是有幾分擔憂,他倒不是為了這些人才擔憂,而是為朝廷的財政支出擔憂,“陛下,儘管咱們眼下的財政收入已經得到大幅度的增長,可是咱們的支出就更是爆炸性增長啊......倘若以後出現這等冗官之舉,怕是會徹底造成財政收支失衡。”

這話的意思,其實還是在說寧楚眼下給出的名額太多了,過去科舉試那都是三年一次,偶爾加個恩科,如今卻是一年一次,過去科舉每年都只有兩三百考上,如今卻是幾千人考上,想一想就覺得頭大。

寧渝卻不這麼看,在傳統明清官制當中,儘管表面看上去官員數量很少,花費也很低,對老百姓是一個大好事,可是實際上這卻是一種懶政的表現,他們只是將庶務推給了吏員,推給了士紳而已,於百姓的負擔並沒有減輕。

“首輔其實沒必要過於憂心,你可以簡單算一筆賬。過去科舉試雖然名額較少,可是這些人授予的官品都很高,也很難直接為朝廷做一些事情,這個買賣到底劃不划算還另說——眼下寧楚已經取消了官吏的區別,在基層是缺少大量的吏員,如果將這些人派去填坑,不一定會給朝廷新增負擔。”

“首先要明白,眼下大楚並不是無限制增加吏員,而是由各省的財入再加上中央的撥款,才能決定具體的坑有多少,有錢的省事物多,那就多招收一些,他們的俸祿就可以由地方來分擔一大半,反之,沒錢的省就少一點名額,朝廷多養一些........”

說到了這裡,眾人這才明白這個皇帝的路數,好傢伙這是把做生意的理論放了進來,簡直都有些喪心病狂了。

不過寧渝的這套理論裡依然有些漏洞,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紱臉上帶著幾分疑惑,低聲道:“如今東南各省財稅還算紮實,問題倒也不大,可是西南數省目前財政薄弱,可是又不能缺少官員,否則朝廷無力掌握這些邊地。”

眾人一聽,頓時覺得非常有理,不錯啊,總不能只要富裕的省份,窮省就丟到一邊玩去吧!

實際上李紱提出的這個問題,讓寧渝都有些頭疼,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是很難去解決的,除了發展經濟這條路,其他的路只是延緩危機的產生。

寧渝微微沉默了一番,才低聲道:“對於這些省份,將會由中央財政提供扶持,至少要保證其官衙的基本運轉,這也是為了保障領土統一和邊境安定所需要付出的必然代價。”

崔萬採聽到了這裡,默默點了點頭,隨後感慨道:“陛下所言有理,這也是咱們要從士紳手裡收權的一大目的,否則光是朝廷去推動,怕是也推動不下去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