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伐清1719> 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 (1 / 2)

圈定了內廷與外廷的規矩後,大臣們都有些偃旗息鼓,他們悻悻地發現了一點,那就是當下這個皇帝還真是不一般,關鍵是手裡的牌也是一大把,打來打去到最後居然是大臣們吃虧了。

崔萬採臉上露出幾分苦笑,這該爭的東西還是得爭,既然這方面吃虧了,那就在其他方面找補回來,當下便低聲道:“皇上若是打算將內廷與外廷隔絕開來,那這內庫財權與國庫之間,該如何平衡?”

聽完崔萬採的話後,李紱臉上一愣,當下便反應過來了,這也是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你皇帝想要談這個生意,那可以啊,內庫和國庫的錢怎麼算呢?如果用了國庫的錢,那麼大臣們問問內廷的事情也不過分吧。

寧渝對崔萬才這個問題只是嘿嘿一笑,他這一次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自然不會擔心:“內廷與外廷徹底隔絕,這財權上自然會取一個約定的分配比值,內庫除了這個分配比值以外,分文不取,但是外廷也不得干預內庫用度。”

大臣們聽到寧渝這番話,卻感覺到幾分詫異,這歷朝歷代的皇帝,哪個不是將整個天下都視為自家的財產,想拿就拿,想取就取,所謂約定比值不過是一句玩笑話罷了,皇帝伸手要了,大臣難不成還真敢不給?

“不知皇上以為,這約定比例多少比較好?”

崔萬採還是頗為了解寧渝的,當下也不顧其他大臣的反應,開始認認真真跟寧渝談起了比例問題,看得其他大臣目瞪口呆,這要是皇帝開口就來個五五分成呢?到時候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當然了寧渝自然不會幹這種流氓事,倒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不願意帶頭去做這樣的事情,而且這個比例其實他已經想好了。

“朕以為,國庫收入皆來自於百姓,都是民脂民膏,朕絕不可以百姓之骨髓來奢靡無度,後廷原本人就不多,朕也不欲取太多,只要百分之一就好了。”

“百分之一?皇上,這是不是太少了?”

現在反過來輪到崔萬採擔心了,他不光是群臣領袖,那也是皇帝的老丈人,聽到寧渝報出這麼個數字,幾乎有些不敢置信,真要這樣他女兒崔姒吃啥?

寧渝嘿嘿一笑,他當然心裡會有很多大的把握,要知道眼下歲入雖說沒多少,可是等到他統一了全國之後,將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制度全面鋪開,每年的歲入在現如今的基礎上翻一番也並不算難,而清廷在之前的時候,全年歲入是三千萬兩左右,也就意味著寧渝的歲入至少能到六千萬兩。

如果再加上新改革後的商稅,寧渝有信心實現全年歲入過億兩,到那時候哪怕只要百分之一,也是足足一百萬兩白銀,再加上寧渝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商會,每年幾百萬兩白銀的收益是完全沒問題的,只要不過於奢靡,根本不會影響到生活。

當然了,如果像清廷這幾個皇帝一樣,動輒給自己修園子,那肯定是不夠用的,只是對於寧渝而言,修園子並沒有多大意思,只有開拓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愛卿心裡擔憂,朕也知道,可是朕以為我大楚篳路藍縷,如今方有這番局面,只要百姓的日子能過的好一些,前線的將士能吃飽穿暖,朕和後廷苦一苦,也不是什麼大事。”

寧渝臉上帶著幾分笑意,隨後輕聲道:“只是朕以為,內廷也不能空守著國庫的銀子,這一百萬兩也不能坐吃山空,相關的營生也得做起來,外廷可不許干涉,當然他們也不會有什麼皇商的名頭,想賺錢就得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好好賺。”

聽到寧渝的這一番保證後,崔萬採確實想了起來,年前的時候女兒確實從崔家調派了一批精幹子弟,想必就是去做這營生去了,當下不由得一嘆,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眼見得眾人對此都沒有意見了,寧渝順著這個思路,開始繼續溝通宗室的問題,很明顯,寧家是一個還算比較大的家族,如今除了寧忠源這個太上皇以外,像其他寧忠景、寧忠義、寧忠信、寧忠海等人,也少不了一個王爵,如何針對這批王進行管理是一件比較大的事情。

原因也很簡單,這幾個王的年紀都不大,像最小的寧忠權才二十歲出頭的年紀,而且現在也在地方上當知府,先不說他幹得怎麼樣,如果按照明制,這位立馬就得退休了.....在寧渝看來,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和不智。

在寧渝看來,大明雖然出了靖難之變這樣的事情,但是後面未免有些過於防範了,實際上像朱棣這種造反模式,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其他人想要模仿簡直就是在找死,也根本談不上成功,後期將宗室當豬養更是奠定了朱氏的失敗——自我弱化絕不可取。

可是在這個問題上,大臣們又一次跟寧渝鬧擰了,李紱這個時候站出來了,他低聲道:“皇上,前明宗室之舉雖有不妥,可是嚴控宗室也是必要之舉,若是過於放縱,恐怕隱患藏在將來。”

說起來,對於文官而言,第一敵人是參政的宦官集團,因為他們是天子的意志體現,消滅宦官集團是堅決有必要的,而第二敵人就是宗室力量了,因為他們是皇權的後備力量,也是能夠對文官集團產生威脅的存在,因此自然下意識裡會希望限制住宗室。

可是對於這一點,寧渝自然不會再選擇妥協,他放棄了宦官制度,自然需要給文官集團再找個制衡的籌碼,宗室便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不過針對這一塊,寧渝也沒有徹底放縱宗室的打算,心裡已經有了盤算。

“宗室之禍,有七王之亂,有八王之亂,也有玄武之變和靖難之戰,嚴格來說,其宗室制度都是自取其禍,不可為表率。由此說來,歷朝歷代之宗室制度,唯有宋制尚有一二可取之處。”

寧渝的這番話自然是有來頭的,至少大部分的大臣在聽到宋制時,眼神卻是一亮,他們當然知道宋代的宗室是有多讓人省心,甚至可以說比起漢唐明各代而言,都要強出許多,這也跟宋代時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