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
“這貨是什麼情況?我怎麼從沒聽說過!”徐珪一顆驚訝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瞠目結舌半刻後才問了出來。
“主公,歷史上人才千千萬,有些揚名於世,有些不為人知,你又哪能全數認識?”
徐珪默然,點頭認同:確實,很多人才不為功名,隱居山水之間誓與浮名散,真真做到深藏功與名,老死於深山老林,無人知曉,史書上也不能找到他們一丁點的痕跡。
“好吧,只是這次召喚的人物著實奇葩,有點超出預算了,呵呵。”徐珪苦笑一聲,表示心中的無奈。
看著外面一片明亮,見時間還早,而楊志馬上又會前來,便坐下,思考起來:還有300能力點,留著以後再說吧,以備急需。”徐珪體會到了上次連續召喚皇甫謐和李時珍的窘迫,意識到留些點數的重要性。
“報!楊將軍前來,有事求見主公!”守衛匆匆進入稟報。
“傳進來!”徐珪正襟危坐,迎接楊志。
“主公!”楊志見到徐珪就拱手施禮,同排走的有兩人,身後還跟著一人,“主公!此來我是為了舉薦這三位。”
徐珪看著這三人,一看就能知道誰是誰,特徵太明顯了,但還是笑道:“呵呵,楊將軍舉薦之人絕對不凡,不妨三位先自我介紹一番吧。”
三人互相看了看,一個年齡在四十多歲的中年壯漢拱手,聲如洪鐘:“徐將軍,在下姓楊名業,山西人氏,乃楊志家叔,聽說徐太守大名,自忖會些武藝,特地來投!”
徐珪打量著楊業,只見他身高七尺五六寸的樣子,面色紅潤,美髯達胸,五官英武不凡,虎背熊腰,正氣堂堂,當下讚歎,山西那邊果然大漢多!便起身笑道:“閣下既然是楊志家叔,不必多禮!徐某一看便知你武藝非凡,我隨後稟報聖上,奏封你為偏將軍!”
楊業拱手答謝,站在一邊,無形的氣場顯得很是老成穩重,頗有大將風範。
這時楊志身邊一個年輕的漢子拱手道:“徐將軍,在下楊再興,山西人氏。”隨後指著楊業:“此乃家父,由於在下仰慕徐太守,便與他同來投奔,希望將軍莫棄!”
徐珪小小地驚訝了一下,系統居然給兩人關係定為父子?隨後大笑:“這位壯士,我看你眉清目秀,神采奕奕,肌肉虯扎,下盤穩健,應該是勇力絕倫之人,不知你年方几何呀?”
“回徐太守,”楊再興小心翼翼地回覆:“在下在家中排行第八,年方十九,還未弱冠。”
“呵呵……”徐珪心裡突然激動起來,壓抑著情緒詢問:“排行第八?那麼其餘七個呢?”
沒等楊再興開口,站在一旁的楊業嘆了口氣,神色黯然道:“哎!自中平元年開始,黃巾動亂,我一家參與了當地的民兵組織,抵抗黃巾,然而黃巾勢大,我那大郎二郎三郎先後受傷,如今在家中養傷;剩下的四五六七四兄弟都未曾一同前來,只是八子再興隨我同來!哎!”說到這邊閉眼搖頭,神情哀傷,嘆息不止。
在場眾人都沉默,徐珪也很震撼:想不到楊業居然帶了這麼多人!
片刻後,徐珪輕聲詢問:“那麼楊將軍,你家中其餘四子為何不隨你同來,獨獨來了第八子?”
楊業抬起頭,拋開心中的哀傷,笑道:“呵呵,徐將軍,且聽我一一道來,自從他們的三個兄長受傷後,性格都發生了大變樣。”
見徐珪側耳聆聽,楊業接著說道:“四郎楊延輝,變得沉默寡言,潛心學武,勢要剿滅黃巾;五郎楊延德則彷彿看破了人間,有心參禪;六郎楊延昭則爭取功名,希望能夠入朝為官,剿滅天下的賊人;最為奇特的便是七郎楊延嗣,此兒在三個兄長戰死後宛如患了失心瘋,時而大笑時而哭鬧,後經大師點化,方洗去邪妄之症,不過大腦卻不復以往,稍有痴頑,但卻力大無比,在我幾個兒子中最為勇猛,真是不可思議!至於楊再興,本名楊延漢,老夫見三子歸天,心灰意冷,這才改名為‘再興’。”
徐珪像聽故事一樣聽完,長嘆一口氣:“哎!黃巾之禍真乃人神共憤,不瞞楊將軍,我的一家,也都慘遭黃巾荼毒。”
楊志搖頭不已,其餘眾人無話。
徐珪看著楊再興,打破沉默:“既然你是楊業將軍的兒子,又是楊志將軍的表弟,而我與楊志將軍頗有淵源,情同兄弟,不妨我等也拜做兄弟如何?”
徐珪非常喜歡楊再興,不僅他武藝高強,而且很喜歡見到他的感覺。
楊再興受寵若驚,張大嘴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表達,看的徐珪嘴角彎了起來。
楊業開口道:“承蒙徐將軍如此高看犬子,犬子不善表達,但他對你著實仰慕萬分,在下便替他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