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更是大笑不止:“哥哥啊,這個小白臉他會打仗嗎?怎麼看都像個小娘們啊!”說罷扭頭看向其他人,還放肆地大笑。
其餘人也大笑,對李逵所言贊同不已。
徐珪厲聲喝道:“你這黑廝!我拜他為將自有道理,哪要你多管閒事?”
李逵眼睛一翻,自討沒趣,閃到一邊去了。其餘武將見徐珪面色嚴肅,也止住了哂笑,嚴肅起來。
徐珪見狀繼續說道:“此人韜略更甚公瑾一籌,雖說不會武藝,但兵法通曉,謀略諳熟,他為將未免屈才,依我看來,他可為帥!”
陳慶之看向徐珪的眼神激動不已,眼眸閃爍不定,轉而滿是堅定和堅決,可惜徐珪沒看到這一變化。
武將們聽到徐珪如此評價,也都不吱聲了,徐珪叫來高寵,笑道:“高將軍,昔日在汜水關我曾許諾要送將軍一匹神駒,如今就有一匹,這就送與將軍!”
高寵聽了感謝道:“多謝主公!”
可見到那馬的時候,很明顯的整個人瞬間凝固了:這馬真的是神駒?病怏怏的骨瘦如柴。
徐珪看出了高寵的尷尬,解釋道:“高將軍切勿疑慮,此馬絕非常馬,請將軍一試!”
高寵將信將疑的提槍上馬,韁繩一提,這馬人立而起,“籲!”的一聲,響亮無比,雙蹄落地時還在打著響鼻,前蹄後蹬,一股蓄勢待發的模樣。高寵心裡訝異,朝馬背一拍,“嗖——”的一聲,馬如旋風般竄了出去,輕巧靈便,宛若水中游魚,嬉戲快樂。
高寵催馬回來,下馬便拜,語氣激動無比:“多謝主公,此真絕世良駒!”
對一個武將來說,一匹寶馬,一把神兵,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簡直比性命還重要,畢竟神兵寶馬對自己能力的提升不是一點半點的,從而生存機率也大得多。
此時小三國提示:“高寵習得技能‘千斤’,能力上升!”
徐珪大喜,扶起高寵:“高將軍多禮了,此馬本屬於你,何必多謝。”
陳慶之在一旁嘆氣:“我騎這馬時,它從未如此活躍,哎!”隨後揶揄了一下:“早知此馬如此活躍,我就不送與主公了!”
徐珪忍俊不禁,笑罵:“你若不送與我,我便不准你投軍!”
兩人哈哈一笑,徐珪在軍營巡視了一番,便帶著陳慶之返回府衙,與周瑜一起商討征伐事宜。
談到破三城之時,周瑜突然大笑:“陳將軍此計果然高明,然而瑜以為,若將軍聽我一言,不須三月,一月便可破城!”
徐珪在聽兩個智者談論時已經感覺腦容量有點不夠了,此刻一聽立馬打起精神:“哦?只需一月?公瑾說來聽聽。”
陳慶之在與周瑜的談話中感覺到周瑜也深通兵法,因此頗為尊重,同樣提出疑問。
周瑜優雅地笑笑:“陳將軍只知金璇性格暴躁,卻不知他殘忍嗜殺;知劉度性格軟弱,卻不知他乞求偏安;知趙範為人無謀,卻不知他貪而好利。”
陳慶之一聽恍然大悟:“若真如此,確實一月即可破城!只是……”
周瑜眼中閃出一絲厲色:“戰爭難免少不了傷亡,計策再毒也是為了主公和大漢!”
徐珪大為不解,兩人便將計謀說出,徐珪聽了皺眉不已,半晌才說道:“罷罷罷!對這等不忠之人何談仁義?只要善待百姓即可。”
兩人齊齊拱手:“主公仁慈!”
便各自離去,只等待秋收過後,整頓兵馬即可討伐。
徵兵持續了兩個月,共徵募兩千餘人,其間又從附近村莊、鄰近城鎮收購了不少馬匹,戰力進一步增強,並且秋收已過,各地都已收穫糧食。
柴桑雖說不算富裕,但土地肥沃、臨近湖泊,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加上軍民一心,齊心協力,今年收成頗豐,府庫充盈,將士鬥志高昂,百姓安居樂業。
一場大雪過後,徐珪站在城樓上俯瞰城外,只見千里冰封,一片冰天雪地,遠處的山脈上白雪茫茫,卻不能遮住青山那蓬勃的春意;大地上萬物看似凋零,卻掩蓋不了那即將到來的春的氣息。
徐珪不由地感嘆:“好一場雪!好一個亂世!這場雪,蓋住的是那衰敗的過去,象徵的是我即將施展的宏圖!就讓我徐如圭奉漢平亂吧!”
(喊出本名不是口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