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並不一定考的多好,但心態是真的不錯。
下午開考之後,不用江夏說,嬴陰嫚看著一些考場內零零散散空出來的座位,小小的腦袋上緩緩冒出幾個問號,“這麼大好的機會,他們就真的放棄了?明明科舉的公告都說的很清楚,按照排名錄取,上午的考試大家也互相都知道,會做的人不多呀,為何不來參加下午的考試呢?”
“其實有一部分人,其實只是識字的水平,來報名科舉只是為了想撞大運試試而已。”
比如趙吉。
萬一考上了,萬一錄取的人數多呢?
“還有一部分人這段時間在陽武或者其他地方已經找到了工作,所以他們能不能考中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比如,最近他陽武招收的老師,各個工廠、酒樓之類招收的賬房。
陽武對人才的缺口太大了。
就算陽武已經普及了一年多的基礎教育,但人才哪兒是那麼容易培養出來的?
這些遠道而來的,正好填補上這些空缺。
嬴陰嫚猛地想到三川的規定,到各地宣傳律法、支教等都可以算作義務勞動時間,一定時長的勞動時間可以直接申請成為官吏!
科舉無望,那就曲線救國?
嬴陰嫚嘴角抽了抽,看向江夏的表情瞬間變得十分古怪。
她總覺得,先生這麼安排考試的順序,根本不是為了挑選心理素質不錯的考生,就是單純的想要讓更多的學子留在三川,去做那個什麼義務勞動!
確實不少棄考的考生在聽說下午的題目之後,頓時捶胸頓足,就好像參加了就能考過一樣。
不過,很快那些棄考的考生就又萬分慶幸起來,因為陽武衙門出了公告,停止招收義務勞動人員。
除了給那些已經報名的學子一點心理安慰之外,最重要的是確實也招收了不少,暫時不需要那麼多義務勞動人員了……
考試結束的第一時間,江夏就派人將那些報名參加義務勞動的學子組織起來培訓,等培訓的差不多了就下放到各個村子裡,或者借給政哥。
與此同時,子嬰也給江夏傳來了訊息。
三川其他地方確實是沒有遇到盧敖那樣搗亂的人,倒是遇到幾個小聖賢莊出來的儒生……參加科考。
嬴陰嫚冷哼一聲,不屑的撇撇嘴,一臉的不忿,“長兄對那些儒生那麼好,那些儒生卻假意跟長兄鬧翻,悄悄跑到三川來參加科舉?”
江夏倒是並沒有太在意,“那些人聚在長公子身邊,不就是為了前途?如今繼續跟在長公子身邊就要前往匈奴了,前途未卜不說,說不定連小命都要搭上。如今三川有這樣的機會,他們何不來試試?”
道理是這樣的,嬴陰嫚也都知道,但她還是十分不爽,“當初這些人蠱惑長兄,讓長兄跟父皇發生了多少次衝突?要不是長兄護著,父皇早就對這些儒生動手了!哪還有今日?”
嬴陰嫚臉上很快充滿了擔憂之色,“也不知道長兄如今到了匈奴沒有,有沒有遇到什麼危險。”
“危險應該是沒有,陛下不可能讓長公子一個人冒險進入匈奴腹地的。更何況,大軍不是要北征匈奴了嗎?匈奴就要成為我大秦之土了,長公子在自家地盤上,能有什麼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