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劍仙從來沒有這麼憋屈過!
當年他和蘭拓寺圓覺和尚以及總走偏道的吳老狂被稱為江湖三奇,奇什麼?
圓覺和尚奇的是放下,吳老狂奇的是得到,而他姚三銘奇在無慾無求,既不悲放下又不喜得到,因此江湖上總說姚三銘毫無破綻!
如果說他毫無破綻,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單單就吳老狂和圓覺和尚的喜好他就各佔一樣。
比如說圓覺和尚的冥想,姚三銘尤其鍾愛,沒事了就閉目養神悟劍,至於和吳老狂共同喜歡的,那就是女人!
姚三銘愛女人,天下極美的女人他都愛,年輕時候惹了太多女人,以至於走到哪兒都有一筆風流債,這大概也是他隱居山林的原因之一?
據說江湖上苦等姚三銘的女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大都都是些痴情種,姚劍仙衝她們笑一下,就要死要活的想私定終身,這不能怪姚三銘,也不能怪這些女子,只能怪那些民間小書上寫的英雄美人的故事太美好。
如今除了愛女人,姚三銘似乎又要多一個把柄,那就是吃,也難怪,吃了這麼多年寡淡的飯菜,突然就天天有香噴噴還可口的飯菜,誰能受得了?
張少陽便是耍了個這樣的小聰明,這才讓姚三銘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口口聲聲說不教,還不是為了換口吃的就得給張少陽交‘餐費’!
張少陽不急躁,別的都不學,就要學石頭上疊石子的小把戲,從小看丁叔教痴兒學劍,張少陽多少也知道一些循序漸進的道理,便是握劍這一件小事,痴兒就拿捏了半年,而丁叔常提的就是力道。
扔石子也是要力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張少陽半隻燒雞就換來了姚三銘兩個字:卸力。
就這兩個字,張少陽就在河邊又琢磨了兩天,石子又扔了一大堆,幾乎快要把河道都抬高了一截,望著河中石頭上堆疊的三顆石子,張少陽沉思許久。
姚三銘所說的卸力,張少陽有自己的見解,如果石子底下是鬆軟的泥土,扔出的石子就很容易疊起來,因為力道被泥土卸去了,而現在底下是堅硬的石頭,想要卸力就只能從手上擲出的力道下功夫。
張少陽反覆回想姚三銘擲石子的動作,自己也琢磨出了一套巧勁,那便是用手腕旋轉發力,儘管擲出去時動作很怪,可效果是明顯的,至少第四顆石子隱隱有成功的趨勢。
之後張少陽又用一隻野雞換來了一次姚三銘演示的機會,張少陽反覆試煉,居然一連疊到了第五顆石子。
這讓姚三銘都深感意外,畢竟張少陽連內力都不懂,居然能夠將力道的運用理解到這個份上,即便是江湖上三四流高手,也不見得能做的比張少陽做的更好。
這小子是朵奇葩!
一連八日,張少陽都在河邊苦思冥想,姚三銘這些天也不避著,就在張少陽跟前釣魚,魚是一條沒釣起來,不過眼見張少陽已經能熟練堆疊五顆石子,他就覺得這小子似乎是個可塑之才!
除了想看看張少陽能到什麼境地,還因為這幾天一直在周圍遊蕩的那三道劍氣,讓姚三銘隱隱覺得有些不安。
自打破入九門之後,姚三銘對劍的感知尤其敏銳,除了白露劍的氣息,洛河邊上總有三道劍氣同時出現同時消失,這三道氣息相輔相成,一把陰柔,一把剛烈,另一把則中正平和,出自同一人。
江湖上使三把劍的,有個劍榜第二的姑蘇慕。
這人到底有多強,恐怕沒有人說的清楚,只知道敗在他手上的人都會丟掉性命,當年斬了劍榜第二的南宮先生,姚三銘就以為此人和他之間必有一戰,沒想到姑蘇慕突然就銷聲匿跡,也沒有對劍榜第一有任何想法。
想著前兩天在洛河上削去他手上竹竿兩丈,再加上姑蘇慕這個名頭,當在八門之上。
今天這三道劍氣消失,算算日子,似乎天下劍爐中攪出異象的那把名劍該出爐了?
姚三銘抖了抖竹竿,對依舊還在琢磨石子的張少陽喊道:“小子,老夫帶你去見見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