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魚立刻就懂了,當自己的話刺激到別人時,那個人產生的怒氣就會被系統收集、量化。最後,作為系統升級的經驗,以及作為購買商品的貨幣來使用!
看來以後自己真得當個嘴強王者了。
周小魚自嘲一笑。
接著他又拿起胸前的魚形玉佩,這個系統是在玉佩發光後才出現的。而且這個玉佩裡還有一個預設聖言,顯然,這個玉佩不簡單啊。
周小魚自懂事起就戴著這個玉佩,一直以為就是個類似長命鎖的東西,沒想到居然有這樣的功能。
那麼問題來了,這魚形玉佩是誰給的?是他們嗎?
所謂的他們,是指周小魚的父母。他是個孤兒,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所以一直用他們來指代。
周小魚不是這座城市的人,之所以會來到鮀城,就是尋親來了。
現在發現自己打小佩戴的玉佩竟然還藏著一個系統,他就更想知道,自己的父母究竟是誰?
他們又為什麼要拋棄自己?
這時,有交警來了,韓江大橋上的交通很快得到了疏導。公共汽車再次啟動,這次順順利利地下了橋,把周小魚拉到了目的地:小觀園站。
無論什麼事物,總會出現新舊交替的現象。
城市也不例外。
隨著鮀城的市中心朝西海岸發展,位於東城的城區,便成為了老市區。
這裡集中了大量騎樓式建築,這種典型的外廊建築興起了六七十年代,是從東南亞那邊流傳過來。
鮀城是全國聞名的僑鄉,所以這種外來風格的建築物在鮀城比比皆是。
小觀園是老市區的中心,這裡曾經繁華興旺。
這個片區以一座中山紀念亭為中心,周邊的建築和街道呈放射狀分佈,形成極具特色的市區佈局。
此刻,周小魚拉著行李站在紀念亭旁邊,從口袋裡拿出了一張紙條,那上面寫了一行地址。
他是在津城一間福利院長大的,按照規定,孤兒成年之後,就得離開福利院自力更生了。
年滿十八的周小魚自然也不能再呆在福利院裡,於是他打算南下尋親。得悉此事,院長吳昌明特意修書一封,給周小魚介紹一個鮀城的老友。
這紙條上的地址,便是吳院長那摯友的住處。
周小魚四下打聽,終於找到了紙條上那個地址。這是幢三層高的騎樓,年代久遠,不過看上去像是經常有維修的樣子,不像是空置的危房。
騎樓底層是個賣雜貨的小商店,旁邊有個小門。門邊豎掛著一面招牌,上面寫著“龍門鏢局”四個大字,旁邊則有一行小字,安保公司。
“龍門鏢局安保公司?”周小魚糊塗了,要不是再三確認那小門上的門牌號沒錯,他都以為自己找錯地方了。
難道吳院長的朋友已經搬走了?那他倆得多久沒聯絡了?院長不會坑我吧?
想到這,周小魚就滿頭黑線。
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精神。他上前按了按門鈴,不管吳院長的朋友還在不在,至少得先問過再說。
門鈴響了三遍,小門後就傳來了腳步聲。
接著小門被人很用力地開啟,一個老頭鑽了出來。
年逾花甲,滿頭白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