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水攻沙?”
蕭荀看著眼前的薛牧,好奇的問道:“何為束水攻沙?”
薛牧知道,“束水攻沙”治河之策的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者是明朝的潘季馴。
他便解釋著:“一些河流,如果沙子眾多,裝上一斗河水,沙子能到六成,如果到秋天的時候,雨水氾濫,甚至還能到八成,用兩成的水去運輸八成的沙,如果水流不夠快的話,那麼沙子一定會沉底。”
蕭荀聽後,他便點點頭:“確實如此,滄州的河大多以河沙的黃河為主。”
他隨後看向薛牧:“那你所說的束水攻沙,是什麼?”
薛牧回答:“就是人為收緊河道,利用水的衝力,衝擊河床底部泥沙,從而達到清淤防洪的目的,不過只能適用於流量較大的河流。”
蕭清月這時好奇道:“如果收緊河道的話,然後再利用水的衝力衝擊,那豈不是兩岸的百姓有危險?”
“所以還得加固兩岸的堤壩,與此同時,開鑿分流,減少主河流的風險。”薛牧補充著。
他隨後問著蕭荀:“是哪一個地方鬧水災了。”
“滄州,你可知道?”蕭荀問著。
薛牧搖搖頭:“雖說我不知道滄州的具體位置,但是可以根據上游,以及南北的情況,因地制宜,如果北邊有出現缺水的情況,那麼可以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蕭荀聽到這個新詞後,越發的驚訝。
薛牧聽到他那震驚的語氣,心想著這倒也不出奇。
畢竟,南水北調這個方案可是偉大的教員提出來的。
現在用在這兒,也算是大材小用了。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薛牧解釋著。
聽到這話,蕭荀立即走進房間裡。
蕭清月看到自己的爹爹似乎眉頭都舒展開來了,也就意味著問題解決了。
她看著薛牧興奮道:“薛公子,你真的是太厲害了,沒想到伱還精通水患的方法。”
薛牧尷尬的笑了笑:“其實這些都是先人們的想法,我只是借用罷了。”
“薛公子,您太謙虛了,我想束水攻沙,南水北調這些法子,應該沒有人能用過。”蕭清月隨後拉著他:“我們就不打擾爹爹了,你隨我進房,繼續教我吧。”
“好。”
薛牧也沒想到,這一回生二回熟的。
蕭清月竟然還主動拉著他的手了。
倒也不像老夫子的千金。
畢竟在他印象裡,能夠當上國子監的老先生,肯定都是迂腐難以變通的。
沒想到,他女兒卻是如此開放。
關上門,蕭清月隨即坐在他的面前,興奮的說道:“公子,今日我們要學什麼?”
“你想學什麼?”薛牧反問道。
蕭清月想了想,解釋著:“要不,您再給我講講關於如何治理水患的事吧。”
“其實不同的地方,治水的方法不一樣,你先和我說說滄州的地理位置,這樣一來,我也能夠多瞭解一些。”
“好,是這樣的,這滄州地處位置較低,有一條主河流,名叫湞江,在這湞江附近,居住了不少的居民,他們大多也都捕魚為生,可以說這湞江養活了不少人,但這江有利也有弊,時常會因為下雨頻發,導致決堤,許多災民一時間無家可歸”
與此同時。
宮殿內,趙若璃正想著滄州的治水方法。
她看著大慶的地圖,將滄州的位置畫了一個圈。
隨後觀察著周圍的地形。
不多時,她便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幾個字。
【利用湞江的水,讓河床降低,把沙子沖走,修護兩岸的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