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也微微點頭,表示贊同瑞奇的建議。
但鍾白卻沒有立刻答應,而是搖搖頭道:“不用,剩餘的產品還放在烏迪爾廠,從這裡到烏迪爾廠一個來回天早就黑了,根本來不及。”
瑞奇傻了眼:“啊?那怎麼辦?那今天我們就只是贈送給他們,不下井實際測驗了?”
“當然要下井實際測驗了。”鍾白瞪了他一眼,道:“你想什麼呢?要是不下井測驗產品的實際效能,我們又何必折騰這麼久開車跑礦山來?那還不如直接送給柴可夫斯基場長就完事兒了?”
“這……”布朗小心翼翼的問道:“可按這個直徑來算,所需支護力明顯要高一些啊!如果咱們不增加支柱數量,出事兒了怎麼辦?”
鍾白堅定的搖頭道:“不會出事兒的。”
畢竟他是這項專利產品的發明人,既然鍾白說得這麼清楚,布朗和瑞奇兩人也就不再說什麼了,只是兩人同時開始默默擔心起來。
但鍾白卻心裡一點都不怕。
因為這兩人對資料的計算是來自於自己之前提供給他們的資料,也就是專利稽核資料上的標準資料。
但實際上鍾白清楚,在專利稽核資料上標示出的標準資料,其實是有一定保留的。
這批產品的實際支撐力,也就是安全範圍內的極大值,應該是標準資料150%左右。
這也是前世華國工業人常見的思維模式,就是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嘛!
當然,華國工業人這個思維模式在80年代初還不為外國所廣為人知,畢竟對外輸出很少。
自己沒有把話說明,布朗和瑞奇兩人有些擔憂,鍾白心道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說起來,前世一提起標準資料這事兒,那全世界的工業人都知道一個笑話,就拿一項產品的使用壽命來作為例子講解好了。
人們都說,西德的東西最耐用,因為日耳曼人最是嚴謹,加上又很保守,所以一項他們對外宣稱可以使用20年的裝置,其實只要你按照正常的使用保養程式,那麼往往可以使用40年!
而RB人就精明許多了,他們深諳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裝置都像西德人那麼耐用,日後更新升級換代咋辦?是不是自己的新產品就賣不出去了?畢竟RB以科技創新的速度全球聞名嘛!
所以一項RB人對外宣稱可以使用20年的裝置,不管你多麼遵守使用保養程式,前20年都不會出問題,但是一到第21年,那就妥妥的出問題了!
那麼華國人的裝置呢?
宣稱可以使用20年,但其實往往都是在超負荷的使用環境中使用,儘管到了20年的大限之後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縫縫補補又可以使用3年!而且退下來之後,還可以繼續輕度使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卻反映出了三個不同的設計理念。
那就是華國人的工業設計,其真正的能力絕對不是紙面上的資料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