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峰也一下就緊張起來:“那到底選國內還是國外?”
“國外。”鍾白毫不猶豫的對餘東峰說道:“國內我們被標準捆住了手腳,而且到現在為止國內有意向訂購的礦山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連定金都沒有,加上年底大家都比較謹慎,與其花心思在國內,不如在國外好好打一場漂亮仗!”
“那具體怎麼打?”餘東峰緊張的湊了上去。
“山人自有妙計……”此刻的鐘白腦中已經打定了主意,反而沒有了開始的緊張,微微一笑道。
……
瑞士首都,伯爾尼。
瑞士工業部裡,上午九點時分迎來了一位年輕的黃面板記者。
他操著流利的法語對負責接待的人員說道:“您好,我是《東方時報》的記者朱鴻博,昨天預約好的,來求見副部長博內特。”
接待人員翻了翻登記簿,很快找到了這個東方名字,點頭道:“請在這裡籤個字,博內特副部長在三樓辦公室裡,你有45分鐘採訪時間,那邊是安檢口。”
“謝謝。”朱鴻博提起自己的公文包大步朝安檢口走去。
在三樓,朱鴻博見到了瑞士工業部副部長博內特,對方的西裝一絲不苟,整個人顯得很有精神,顯然做好了精心準備。
經過自我介紹和一番寒暄之後,朱鴻博便進入了採訪正題。
“博內特副部長,根據工業部發布的訊息,兩天後將會有一名局長級別的領導帶隊,約8人規模的考察團前往華國西川省渝都市交流考察。據悉,這是最近十年內瑞士工業部首次前往華國考察,請問此行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主要考察一間新礦山支護裝置製造廠,這是一家由華國和國外民間資本共同融資成立的新機械廠。”
“這次考察計劃是近期確定的嗎?”
“不。其實這個考察計劃我們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制定並且將意向傳送給華國工業部了,但必須要等這家機械廠成立和正式生產後才可以,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後,我們非常高興可以去華國西川省渝都市考察它。”
“這次8人規模的考察團,除了瑞士工業部的人員,還有其他部門或者公司的人員嗎?”
“有的,因為涉及到公司專利相關,瑞士專利局也會派出領導和人員一道前往。實際上應該是6+2的模式,工業部6人,專利局2人。”
“……”
朱鴻博一邊詢問一邊快速用筆記錄著這些關鍵資訊,因為報社已經把版頭都排好了,具體的專訪資訊就要等他結束後回去馬上精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