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大學的優秀不必說,是個華國人都清楚。
不管在哪個年代華清大學畢業生都是搶手貨,80年代更是大把的ZF部門和大型國企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身為華清大學的畢業生,這年頭若是找不到工作那肯定是個大笑話。
但,這並不代表華清大學的畢業生就只會選擇進入ZF部門和大型國企,而沒有其他選擇了。
這一次新機械廠找工程師的彎彎繞也讓鍾白提前把培養科研人才納入了計劃中,而培養正規人才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從好大學的相關專業裡挑選好苗子了。
在白峰集團尚未成立、還沒打出名氣之前,想要靠其自身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難如登天,就好比在這年頭還沒有出名的比爾·蓋茨,他連自己都還是個讀書的學生,WINDOWS系統連個影兒都沒有的情況下,你說他光憑一張嘴就讓MD那些優秀理工科畢業生加入微軟公司,這可能嗎?
所以鍾白不得不使用曲線救國的方法,先建立白峰獎學金資助那些家境不好的貧寒學子,同時也算變相的長線宣傳集團名聲,等四年下來第一批資助學生畢業的那時候效果也就慢慢開始凸顯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即使獎學金資助出的優秀學子將來不加入白峰集團,但為華國培養了實打實的工業人才,這歸根結底是件大好事。
鍾白從來沒有忘記,在以前的那個時空裡,其實在8090年代有大批的優秀學子遠渡重洋,去MD留學最終留在了那裡。
你不能說這些學子們崇洋媚外,沒有選擇報效祖國,因為當時整個華國工業領域的就業就如同死水一灘,並沒有多少選擇,待遇雖然看上去還可以,但遠遠未到可以和MD、RB這些工業強國相提並論的階段。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無法從某個單獨事例中得出這個人是愛國還是不愛國的,但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從80年代中期往後,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隨著西方國家對華國的經濟制裁、貿易封鎖愈演愈烈,起碼有超過30%的海外留學生最終沒有選擇返回祖國!
這不得不說是華國當年在80年代工業發展為何緩慢的原因之一,而鍾白重生之後其實一直很想改變這個事實。
不過,在自己沒錢沒地位沒有話語權的時候提這個,那肯定是連水花都冒不起一個的,但隨著白峰貿易公司發展壯大,白峰集團即將成立的時候設定華清大學白峰獎學金,已經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了。
“那……小余今年打算拿出多少公益資金來做這個獎學金?”見鍾白低頭沉思不語,袁建國試探性的問道:“5000元?”
這個5000元也不是他隨口一說,而是有根據的猜測。
因為從81年開始,除了華清大學傳統的獎勵體系之外,也有一些熱心的海外華人企業家以個人名義設定了獎學金,比如馬來西亞華人設定的某個人名義獎學金全年總額為6000元,結合當年的物價水平(這差不多相當於2020年60萬),這已經是相當高的了。
國內確實沒有先例,一來是因為當年國內企業和個人基本還樹立資助獎學金意識,二來華清大學畢竟也是一流學府,不是說隨隨便便來個阿貓阿狗說要給錢設立獎學金就能設立的。
但鍾白的回答讓袁建國再度吃驚了,只見他很淡定的回答道:“5000元肯定不夠,初步想法是82年先拿出1萬元,畢竟今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時間了,明年追加為2萬元,後續提升的幅度要視企業發展的情況而定,但基調是隻會上升不會下降,爭取把白峰獎學金做成一個有名氣的獎學金品牌。”
聽到這兒袁建國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鬼鬼!什麼叫做“今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時間所以初步先拿出1萬元”?
“小余他的公司……能負擔起這麼大一筆開支麼?而且這還是沒有任何回報的開支!”袁建國開始覺得是不是年輕企業家有點好大喜功了:“不要為了噓頭搞獎學金啊!要是隻想弄個新聞,大可不必這樣!”
“呃,老師您誤會了,這不是搞什麼噓頭,是實打實的資助。”鍾白覺得有必要給袁建國透露一下白峰貿易公司目前的實際情況:“目前小余的公司已經初步實現上半年純利潤超過200萬元,他拿出不到1%的利潤來做這種長線專案,我覺得應該能負擔得起。”
“超過200萬元了?那還行。”袁建國聽到這個數字心裡才安定了不少:“對了,我剛才聽你說,這個獎學金要以集團名義來做,集團名義又是什麼意思?”
鍾白這才想起自己還沒有給老師介紹成立白峰集團的事兒,於是便粗略的解釋了一通:“……正式成立後的白峰集團未來要跨行業多方位發展,以生產實業為主,跳出只做代理貿易的舒適圈,把眼光放長遠,不在意當前得失。畢竟,我們華國是一個貿易大國,更是一個生產大國嘛。”
這個解釋對於2020年的華國工業投資人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基本概念,因為人人皆知。
但對於82年的袁建國來說,這個理念無異於一個全新的發展思路,讓他們這代只知道悶頭搞科學的工業科研者們看到了一條不一樣的華國本土民營企業發展的新路子!
“貿易多賺錢,現在成立集團,轉頭來做生產企業,怎麼看都有些傻啊……”袁建國正想吐槽,不過想想無論是眼前的鐘白,還是之前見過的餘東峰,他們說話做事的態度中總有一種自己看不懂的堅持,便收回了之後的話,想了想說道:“不過既然已經決定了,那麼就要好好的做下去!我已經明白你和小余的想法了,明天你先帶你妹妹去報道,這兩天有空的話,我陪你一塊去見畢英華副主任。”
鍾白馬上對袁建國表示感謝,畢竟只打一個電話和帶著人親自上門拜見這兩者的差別還是很明顯的,雖說搞獎學金這事兒他事前也想過不被批准的可能性,但隨著袁建國提出一塊去華清大學的建議之後,這個可能性基本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