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隨著改革開放大潮和從RB、MD引入的技術慢慢推廣,每個縣幾乎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化肥廠,平山縣也不例外。
學過工業歷史的鐘白知道,這些小企業要逐漸到九十年代中期才會因為汙染過大、耗能過重、效率過低而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但在此之前,小化肥廠對於一個縣,尤其是一個農業縣來說尤為重要。
在物流極不發達的1981年,從外地購買化肥並運輸到本地銷售,賣出來的肯定是天價,農民們根本買不起,只有依賴本地出產的化肥。
而剛才在鐵路餐廳聽那兩位中年人的口氣,應該都是廠裡的職工,好像說是這批剛生產出來的化肥出了質量問題,這的確對本地農民會產生巨大影響。
按照服務員的指引,鍾白已經走了差不多四十分鐘。
沒辦法,就連省城天河市也只不過有三路公共汽車,這小小的山平縣城主要的交通工具,當然是靠自己的11路。
看到前方出現了一排低矮的廠房、聳立的煙囪、門口掛著一塊白底黑字“山平縣化肥廠”的廠牌,鍾白踏入其中,那種前世下基層的熟悉感頓時撲面而來。
對於自己重生之後的第一站,鍾白自然想要摸清楚它現在的狀況。
而作為一個生產企業,想知道它到底是好是壞,最直觀的就是去生產一線看一看。
所以鍾白進入廠門之後,並沒有去辦公樓,而是決定先去車間轉一轉。
這個點還是上班時間,化肥廠的生產基本上都在各個廠房車間裡進行。
和大多數書本記載的小化肥廠內部結構相似,鍾白沒費什麼力氣就找到了生產車間的位置。
他立刻選了一間最大的車間作為目標走了過去。
雖然是小化肥廠,但鍾白也知道進入生產車間必須按照規定穿著,保障安全生產。
眼尖的他正好看到車間門口處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套安全服,門口又沒人,於是鍾白大大方方的更換一番,又從安全服的口袋裡掏出一隻口罩戴在臉上,只剩下兩隻眼睛露在外面,緩步走了進去。
剛進車間,隔著口罩的鐘白就聞到一股濃濃的刺鼻味道!
這股熟悉的氨氣味道,立刻讓他明白了這個車間生產的是所有化肥種類中用量最大的氮肥。
氨的合成是氮肥生產的核心,而從面前的裝置來看,這裡應該是合成氨車間,但這股氨氣的味道也太濃了一點,鍾白立刻意識到有點不對勁。
他發現前面的合成塔附近聚集了大批人員,還在大聲爭論著什麼。
看樣子發生了故障,在噪音下聽不清楚,雖然鍾白還是第一天來廠裡,甚至連報道手續都還沒辦,但雙腳已經本能的驅使他走了過去。
這時候,一名中年人急匆匆從鍾白身邊經過,差點沒把他撞到!
中年人面色嚴肅的衝著面前的工人們大吼著:“你們在搞什麼?!”
每個人都只敢低下頭乖乖聽訓。
此刻他臉上表情嚴肅萬分,見沒人接他的話茬,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孃的,合成氨車間發生洩漏,全系統停車、總入口閥門關閉已經超過一小時,還沒找到洩漏點?!”
“莫科長,我們是按照流程進行排查的,但……但現在就是沒找著啊!”一名工人帶著委屈的聲音解釋著。
這位大發雷霆的中年人正是縣化肥廠生產科科長莫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