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帝國冬天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隨著時代發展,這個日子已經成為帝國一個傳統的節日。
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按照帝國的法規,冬至這一天是要放假休息一天。
算上週末,就是連著三天假期。對於自己的電影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檔期。
“這個時間點要上映的電影應該會很多吧?”
檔期很好,排映的電影恐怕就會很強,這是一個常識。
對於陸逸來說,他不擔心自己的電影票房,因為他的成本很低,能掙就好。
至於跟這些大片爭榜什麼的,陸逸沒想過,他們猥瑣發展就好,跟別人硬槓一點好處都沒。
“嗯,這天上映的電影是張大導演的《戰神》,前面三天是墨鏡王的《蝶變》,週六上映的是吳羽森的《豪俠》。對我們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我們成本低,只要電影質量好,悶聲掙錢就好。”
張小雅說的這些名字就是整個帝國名氣響噹噹的幾個大導演,總票房前十的電影,他們都有一席之位。
除此之外,他們也是在金龍獎拿過獎或者被提名過的導演,票房和口碑雙重保證。
跟他們電影同期,對於其他電影人來說,壓力山大。
張小雅原本想錯過這個時間點,只是細細想一下。
陸逸這部電影投資成本不高,跟這些大導演的大製作相比,一點壓力都沒,所以也就沒必要去迴避了。
他們又不是去爭榜,只是想掙錢而已,這個檔期的流量最大,那些大片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流量都佔了,他們還是有很大機會掙一票。
“這樣啊,那行吧,到時候我去影院看看自己的電影去。”
陸逸想了下也覺得好像冬至上映也沒什麼,當初《十二怒漢》上映的時候境遇更差後來不是也掙了?
這麼想的話,他對張小雅的安排也就沒什麼異議了。
兩人聊了下電影上映的事情後,張小雅又跟陸逸說了下《十二怒漢》的票房情況。
這部電影已經下畫有段時間了,最終的票房是一點五億。
在所有電影總票房的排名中,這部電影並不算高,堪堪進入前二十名。
但是綜合電影的製作成本,以及這部非商業電影的型別後,這部電影就是一匹黑的透亮的黑馬。
五萬不到的成本,最後拿到一點五億,這成績重新整理了國內所有電影人的認知。
而陸逸,憑藉這部電影一下就進入了大眾的眼裡,成為人氣新晉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