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韓曾青必然不會投靠攝政王。他與朝中兩大派都有過節,其他小派系也沒有生存的餘地,不過是小打小鬧,那便只剩下俞則閎了。
對於皇上,其實韓曾青並不會有多少牴觸。畢竟這天下是帝王的天下,有句話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見皇權統治之下,即便對朝廷和皇上不滿,但依舊會效命與朝廷和皇室。
再者,當年都是查太后做主,皇上還未親政,不過是傀儡罷了!
皇上頓時猶豫了,平心而論,若是此人當真有能耐,那就是目前最好的人選。從現在看來,俞則閎的威脅不算大。若想平衡朝中勢力,或許俞則閎還真有能耐挑起這個大梁。
既然俞則閎極力推薦,那此人必然有過人之處。皇上思忖良久,俞則閎也並未多言。他有信心,皇上一定會召見韓曾青的,這就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了。
“愛卿如此引薦,那此人必然有過人之處。但此事非同小可,貿貿然定下此人,未免太過隨意。”
皇上朝著身後的周綿看去,“去宣京衛指揮使司鎮撫韓曾青來見朕!”
周綿見狀連忙應下,心中盤算著,或許再過不久,韓氏又要崛起了。他出了御書房,看見了守在御書房外的四喜,不禁眼神閃爍。
“四喜!”周綿輕輕喚了一聲。
四喜連忙行禮,喊道:“義父!”
“嗯!皇上要召見京衛指揮使司鎮撫韓曾青,你帶人親自走一趟!”今日宣人的令牌本就在四喜身上,去傳召可是個肥差,周綿對這個義子,還是上心的。
“是!”四喜立刻應下,轉身便點了兩名小內侍,往外走去。
“也不知是對是錯!”周綿搖了搖頭,輕聲呢喃道。
他又覺得賭上一把,也未嘗不可。花無百日紅,他得為自己打算。
人選是有了,但皇上卻依舊頭疼。韓曾青乃是韓氏族人,母后必定會對此不滿。然而,他還需得請外祖相助,一同去邊關。該如何與母后交代,這也是個難題。
若是當真先斬後奏,那詔安侯爺也不一定會同意去邊關,畢竟皇上的目的十分明確,詔安侯爺也不是個傻的,如此冒險之事,當然要三思而後行。
而直接下旨,詔安侯爺不可能抗旨不遵,但對此事必定不會太上心,還是得談妥才成。因此,他勢必還得請母后相助。
之前此事對太后一脈也是利大於弊,但有了韓曾青一事,太后說不定會就此不滿,不願摻和此事了。
皇上撫額,正在想著對策,如何說服母后,皇上得思量一番。
“不知皇上可還有其他人選?只去韓曾青的話,怕是難以平衡鎮守蒼崖關的勢力。”在風度關有優勢的,則是查太后一脈,而把控蒼崖關的,則是攝政王。
這兩個關卡何其重要?卻都被朝中兩大勢力把控,皇上當然寸步難行。因此,若是隻派了韓曾青前去,怕是有些不夠,還得指派一位,在朝中極有權勢之人。
而此人必須與攝政王一脈對立,才能達到平衡。俞則閎率先想到的,便是那人。但皇上十分忌憚此人,也不知會不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