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需要勇猛的將領,朝中實在缺實幹之人。
可傅徵侯這般勞苦功高的武將,皇上也是不忍心。他怕傷了老臣的心,讓其他純臣也寒了心。
“建威將軍傷勢如何,咱們也不甚清楚。臣提議,選擇合適的武將,去邊關輔佐建威將軍,先穩定如今的局勢,之後如何安排,不如等此事明瞭之後,再行決定。若是建威將軍傷勢並無大礙,正好還能替他分憂。若是傷勢過重,便只能事急從權。”
杜塵瀾隱晦地提了提,他的意思是兩手準備。若傅徵侯沒有背叛朝廷,傷勢還能撐得住,那派去的武將就是去協助的。反之,則只能架空傅徵侯的權勢,將兵權奪回來。
“至於人選,臣以為詔安侯府侯爺十分合適。”
杜塵瀾此言一出,皇上頓時驚疑萬分。他猛地轉身,看向杜塵瀾,眼神十分銳利。
“你是說查永安?”皇上又驚又怒,杜塵瀾為何會提起詔安侯府?難道杜塵瀾不知詔安侯是慈寧太后的父親嗎?
察覺到皇上懷疑的目光在他身上掃視,杜塵瀾並未慌亂。他當然知道查永安是查太后的生父,但正是如此,他才覺得這人選十分合適。
“正是!詔安侯爺是武將,之前也不是沒做過將領,還領過功勳,是位合適的人選。”
皇上眯著眼仔細觀察杜塵瀾的面色,偏偏杜塵瀾如此坦蕩的模樣,讓他心中搖擺不定。
他努力平復心緒,帶著疑惑問道:“朝中也不是沒有其他武將,你為何單單選了他?”
“回稟皇上!如今邊關的形勢想必皇上比臣更清楚,之前罪臣梁萬濤一脈官員冒領功勳一事,讓邊關將士大換洗。之後又重新派遣了不少將士,有些武將的家族中有著紛亂錯雜的關係,為防止他們結黨營私,皇上不妨派些立場不同的武將去邊關。相互掣肘,才是正確之道。”
杜塵瀾也不能明說,駐守蒼崖關的武將都是攝政王一脈居多,原本其他派系就被他們壓著喘不過氣來。即便派遣純臣去,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對抗這麼多官員。最後不是被尋了由頭暗害,就是被架空權勢,這不是無用功嗎?
而查永安是查太后的生父,手中權勢也不小。去了正好能相互掣肘,畢竟立場不同,就等著抓對方的錯處呢!對方怎敢輕舉妄動?
派剩下的武將去,即便是太后一脈的也無用。畢竟權勢不夠大,那些人怎麼可能放在眼裡?
皇上暫且放下對杜塵瀾的懷疑,認真思考起杜塵瀾的建議。過了片刻,他思來想去,震驚地發現查永安竟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可此計有些冒險!”皇上不敢想象,若是大權又落在母后手中,他該怎麼辦?
“這是最有效的辦法,當然,不可能毫無退路。皇上若是覺得不放心,或可再派遣一位武將,名為輔助,實為監視。當然,這名人選也十分重要。”
難題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到底派遣誰,皇上都快愁白了頭髮。
“你說話莫要拐彎抹角,有什麼人選,直說。”杜塵瀾繞了不少圈子,讓皇上覺得杜塵瀾今日似乎另有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