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這名中年道士旁邊聽他闡述當前局勢的那人,不是闖王高迎祥,而是一位長相極為雄武的壯年漢子。
這名壯年漢子長相不是多麼的俊朗,但他有一雙精光熠熠的鷹目,配合他那一身雄武氣質,簡直就是從書中走出來的開國君王。
這名壯年漢子不是別人,正是在流寇裡威望僅次於闖王高迎祥的李自成。
李自成是個做事十分謹慎的人,聽完他的王佐之才牛金星對於當前形勢的闡述,視線投向了身邊另一位幕僚李巖。
李巖雖是一介舉人,卻長的劍眉星目,為人極其的剛烈,說話時言辭犀利,批判人絕不留情。
以他的這種性情,也就雄才大略的李自成能夠容下他,換了任何一個上位者,恐怕活不過三天。
這一次李巖卻是沒有言辭犀利的批判剛才那番對於當前大勢的分析,看了一圈四周,廟殿內的統領們只要是瞧見他說話,就莫名的有些緊張。
統領們這些年可是沒少挨批,當時很怨恨這位言辭犀利的幕僚,與官兵的大戰結束以後,卻又十分的感激他。
要不是李巖言辭犀利的批判,批判他們在戰場上的不足,想必早就埋骨在某一場大戰裡了。
這也就導致了誰都不得罪的牛金星,反倒是不如誰都敢得罪的李巖在眾統領心裡的地位高。
活命之恩,不敢忘卻。
李巖對於當前局勢的看法,基本上是和牛金星相差無幾的,就孫傳庭那幾千人馬想要擊敗闖王的十萬大軍,還是在一馬平川的潼關衛前方。
無異於痴人說夢了。
孫傳庭的那幾千人馬不是八旗兵,闖王的十萬大軍更不是武備廢弛的明軍。
恰恰相反的是,闖王的十萬大軍全是這些年來南征北戰的精銳,潼關衛的幾千兵馬卻是孫傳庭招募沒多久的新兵。
孫傳庭想要取得這場大戰勝利的難度,不亞於幾千大明官兵想要戰勝十萬八旗兵,還不夠八旗兵一波衝鋒砍殺的,哪裡有半點獲勝的希望。
李巖瞅見李自成有著詢問眼神,實在不願意浪費口舌去說些廢話了,但還是仔細分析道:“東主,這場在平川上的大戰,毫無疑問已經勝負已分了。”
“無論是從糧草輜重、武備情況、山川形勢,還是民心歸附、軍隊士氣、利益糾葛等所有方面,孫傳庭已經敗了。”
糧草輜重方面,不用李巖去闡述,就連闖王大軍的一名小頭目都知道官兵沒有多少糧草了。
以東林黨那幫子官員的貪腐程度,用來在災年賑濟百姓,在兵年當做軍糧的官倉儲備,早就把一袋袋糧食換成了泥土堆放在官倉裡。
不貪?
不貪的話,他們就不會造反了,實在是因為被東林黨這幫子官僚鄉紳逼的沒有活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