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者,榮辱不驚。
這是崇禎一直秉承的圭臬,尤其是作為一個皇帝不能讓朝臣們透過情緒看透皇帝內心的想法。
這七年來經過大明蒸汽機、土豆等一樁樁挾山超海的衝擊,崇禎本以為自己的內心已經磨礪的足夠榮辱不驚了。
聽到畝產千斤四個字,正在批閱奏章的崇禎,手臂一抖,在這本東林黨彈劾奏章上從左劃到右,留下一道橫過整個奏章的批紅。
每本奏章在內閣都是有備案的,皇帝也不能隨便撕毀奏章,就算能崇禎也不敢,這是對於皇權的藐視。
只能把這本奏章放在一邊,等到這本奏章送回內閣,不知道又會引起多少人的胡亂猜測。
崇禎坐著很久沒說話,不停的平復心情。
一盞茶功夫過後,崇禎感覺自己已經平靜下來了,開口說話了,他那還是過於激動的聲音出賣了此時的不平靜:“愛卿說的可是真話。”
低眉順眼的王承恩忍不住把視線從腳尖移開,不留痕跡的盯著朱舜,看似很隨意,但這位東廠督公卻是有些緊張。
向來不信奉任何仙佛的王承恩,竟在心裡默默祈禱,祈禱這件事一定是真的。
即便是空想一般的祈禱,王承恩都不敢祈禱畝產一千斤稻穀,五百斤就已經足夠了。
在這位東廠督公心裡畝產一千斤和畝產一萬斤、十萬斤其實沒什麼區別,都是天花亂墜的吹噓。
說一畝地畝產一千斤,還不如說他王承恩一個太監能夠生育更讓人信服一些。
雖說正常出產二百斤左右的上等水澆田,畝產五百斤已經極為不可能了,但是總比一千斤一萬斤吹噓好多了。
王承恩出身貧寒也是莊稼人的孩子,很清楚想到做到畝產二百斤一戶人家要付出多少心血。
首先要有一塊上等水澆田,其次從育苗開始,全家人一刻空閒都沒有的小心伺候,天氣稍暖了,還會搭個棚子在地頭看著。
全家人辛辛苦苦半年時間,還是一刻不敢放鬆的伺候,勉強才能達到畝產二百斤。
突然聽到畝產一千斤。
崇禎和王承恩哪裡會相信。
內心不相信,卻還有一絲絲期待,期待這件事是真的。
朱舜平靜的說了一句話:“臣何時騙過皇上。”
“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