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王恭廠的朱舜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崇禎帶來了怎樣的震撼,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在意這件事。
他這段時間正忙著買材料打造水力珍妮紡紗機,累了就拿出原先的那塊木板,又在上面寫寫畫畫,設計另一樣東西。
一種很簡易的精密機床,歐洲大約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沒多久,就有人發明出了製造燧發槍的精密機床。
蒸汽機比較複雜,還很容易爆炸,朱舜現在沒有那個閒錢研究蒸汽機,只能一步步的先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
一點一點的改變大明王朝。
現在有了水力機械了,只需要稍微改動一下,就能製造出一臺用來鑽孔的簡易機床。
大明的火繩槍製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三段接合式,一種是雙層複合式,不管是哪一種,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最後對於槍膛的修整。
好在大明的火繩槍和歐洲更為先進的燧發槍,都是滑膛槍,只需要用鑽頭把槍膛給鑽大鑽的光滑就行了。
這個最後一步,卻是最耗費時間的,雖然大明已經有了鑽床,但是非常的簡陋。
這是一種用木頭做框架,用圓形石盤做慣性輪,綁上牛皮條用人力拉動,藉助圓形石盤的慣性鑽膛的鑽床。
鑽好一支火繩槍的槍膛,往往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這也就造成了王恭廠製造的火繩槍產量不高,因為這種工藝想要提高產量,需要大量的熟練工匠和鑽床裝置,對於糧倉裡都能跑老鼠的大明來說,顯然不太現實。
朱舜設計的這種簡易水力鑽床,一天時間就能鑽出一根槍膛,提高了整整三十倍。
王恭廠現在大概有五百多名工匠,只要等到朱舜把這種水力鑽床打造出來,就能把王恭廠一個月一百餘支火繩槍的產量,瞬間提高到三千支。
一年的話,就是從一千二百餘支火繩槍,提高到三萬六千支。
這就是工業革命的力量。
立夏,芒種,夏至。
朱舜又是悶頭苦幹了一個月,等到夏至時節,終於把水力珍妮紡紗機打造好了,水力鑽床的機械設計圖也敲定了。
朱舜一個人霸佔了一間匠作間,站在匠作間裡的他,看著面前的水力珍妮紡織機,說不出的成就感。
現在機器有了,只需要把廠房和工人搞定,大明的第一家近代紡紗廠就能開辦了。
朱舜拿著一條鐵鏈子,把匠作間的大門鎖上,踩著土路走出了王恭廠。
朱舜剛離開,一群鑄匠就從後面一排排的瓦房裡走了出來,趴在門口探頭探腦的看看裡面有什麼。
大門已經鎖上了,匠作間的四周也用木板擋的死死的,趴著看了好長時間,裡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這群鑄匠只能悻悻的散去了。
“老孫,你說朱頭這段時間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