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北直隸。
軍器局。
一處火星四濺的匠作間裡。
朱舜拿著一根冷骨,正在鑄造鳥銃的槍管:“看來要想個辦法脫籍了,按照明朝的戶籍制度。”
“只要是入了匠籍,一輩子都是匠籍。”
“再說了自己一個歷史上最年輕的數理化三料博士,應該在大明掀起一場工業革命才對,一輩子當個工匠,實在是對不起穿越兩個字。”
朱舜拿起鑄造好的一節槍管,放入旁邊的水槽裡冷卻,‘滋滋’冒起一片白氣。
伸手擦了一把腦門上的汗水,看見兩名官員走了進來。
走在前面的官員身上穿著青色官袍,胸前繡著白鷳補子。
後面那名官員身穿綠色官服,胸口繡著鵪鶉補子。
朱舜平時沒事的時候,喜歡讀歷史書消磨時間,知道大明官服的等級制度,前面那位是個五品大官,後面那個只是九品的小官。
奇怪的是,兩人的地位相差那麼大,九品小官見了五品大官應該像個狗腿子一樣諂媚才對。
兩個人卻在激烈的爭論些什麼,瞧九品小官的架勢,甚至都有點訓斥五品大官的意思了。
五品大官走到火爐旁邊,拿起一節槍管,瞪眼道:“一寸,再增加一寸的長度,這樣才能讓鳥銃的威力增加。”
九品小官也是拿起來一節槍管:“一寸?槍管已經夠長了,增加一寸,重量也會跟著增加,肯定影響軍士的戰鬥力。”
“所以說半寸就夠了。”
“放屁!”五品大官差點沒忍住拿著槍管敲九品小官的腦袋:“咱們用的可都是最好的熟鐵,比較輕便。”
“就算是增加一寸的長度,也沒有多大影響,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高鳥銃的威力,你不要本末倒置了。”
“呵。”聽著兩位官員的談話,朱舜忍不住笑了一聲。
明清兩代還沒有研究出彈道知識,認為鳥銃越長越好。
尤其是清朝,到了清末時期,清軍手裡鑄造的抬槍,甚至達到了兩米的長度。
這樣製作的火繩槍密封性很差,火藥燃燒以後的推動力,在槍管裡就被摩擦去了一大部分,射程和威力還不如明朝的鳥銃。
九品小官現在的火氣可不小,聽到有人敢笑,掄著槍管就要砸過去,瞧見笑的那個人是朱舜,火氣減少了一些。
九品小官就是軍器局的一把手,認識朱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