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紙,普通人不借助機器裝置是可以做出紙來。這不廢話嘛,古代可不就沒裝置造了那麼多年紙。
記得當時有個做筆墨紙硯的小影片,那個影片拍得很唯美,穿著古裝衣服、身材苗條、面容清秀的年輕女子表演紙墨筆硯的製作過程,畫面感清新、古樸、質感。整個劇情都設定在古代,沒有動用現代化工具。
趙蘭記得自己當時可是看了好幾遍,還收藏下來,想著有條件自己也試一試。
這是有條件嘍!
這造紙影片看起來簡單,經過取料,泡料,煮料,洗料,曬料,打料,撈紙,榨乾,焙紙,最後成型。
可這取料,煮料,打料,撈紙。可真不好做啊!沒有工具,也沒有力氣。
首先這取料,用竹子原料做估計我這小身板做不了。竹子做原料必須先據下竹子,然後削掉皮,再把竹子打散,切成相同的長度。沒有人幫我,這道工序可真做不來。
不過,記得那個影片上用的是樹皮。當時查過資料,好像還可以用稻杆做原材料。
稻杆沒有,還要過上一個月左右。那就只能先用樹皮做試驗了。
看著容易,想著也容易,就是做起來難啊!
單單是樹皮,就不好弄,沒有趁手的工具,總不能徒手扒樹皮吧!
工具實在是個問題,可趙大壯不會做,也是隻能望洋興嘆。上次那個小鐵鍬不知道做得如何了,趙蘭心裡一直惦記著呢。
隔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晨,趙沈氏就遞給趙蘭一把小鐵鍬。
想什麼就來什麼?當然不是。
昨天,趙沈氏實在是太激動了,趙大壯讓她帶回來給趙蘭的小鐵鍬竟然忘得一乾二淨。
今早,看到趙蘭給一排排花澆水,才突然想起鐵鍬來。昨天,臨走時,孩子他爹塞給她的一個小鐵鍬,說是趙蘭上次要的,現在做好了,囑咐自己帶回來給趙蘭的。
趙沈氏感概萬分,自言自語地說:“真是得意忘形,就這麼一件事都給忘了。”
“這麼小的鍬有用嗎?”趙沈氏遞過小鐵鍬好奇地問趙蘭。實在太小了巴掌大能挖什麼呀!趙沈氏心裡想。
趙蘭高興地接過來翻看了一遍,忙點頭說:“好用著呢,你看我用,特方便。”
這小鐵鍬,跟現代的還是有些差別,趙大壯做得有點厚,頭是直的,沒有尖頭,不過前頭打薄了,看上去似乎挺鋒利的,中間也有點凹,可幅度太小,估計並不能鏟多少土在上面。
總體來說,合格了。
正好百日草和矮牽牛都播種得不均勻,有些地方特別密,需要剔除一些,原先打算仍掉的,現在有了小鐵鍬,重新栽種就簡單多了。地剛剛澆過水,拔小苗不太傷根,不好拔的用小鐵鍬挖一下就出來了,趙蘭蹲在那兒一會就拔了一大把。
趙蘭拿著鐵鍬和花苗來到院牆邊。放下花苗,用小鐵鍬依著牆挖一個坑,小鐵鍬的高度正合適,挖的坑不淺不深,一個坑種上一棵花苗,耙一耙土好了。沒一會,便繞著院牆種了半圈花苗。
蹲著半天,腰真是吃不消,趙蘭種完站起來,直直腰。心想,要是有月季或者高一些的花草就好了,那樣就錯落有致,比只種矮的草花要有意境。
趙沈氏卻呆呆地看了半天。這麼快就種好了?這大半圈院牆,不到半個時辰就種好了,而且不用站起來蹲下去,來回折騰,也不用兩個人互相配合。
“娘,你還沒走?”
被趙蘭的喊聲驚醒的趙沈氏眼睛來回地上下掃著,拿著小鐵鍬滿手是泥的趙蘭。
“怎麼了?”趙蘭心裡知道小鐵鍬出問題了。可沒辦法啊,我要用啊,沒個小鐵鍬我還怎麼種花。
趙沈氏張口結舌地問:“這麼快?它怎麼會這麼快?不,它怎麼是這樣的?你怎麼想出來的?”
趙沈氏不知如何表達,趙蘭知道,趙沈氏是想知道,趙蘭怎麼想出來的,又如何知道這小鐵鍬這樣用,效率怎麼如此之高?這都是趙蘭抄襲的,哪有那麼多為什麼,我們看到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從來不覺得驚奇,因為本身就是這樣的啊!
趙蘭還是編了個理由:“家裡的鐵鍬太大了,種樹可以,小的花苗不方便,這個小一號的正合適我種這樣的小花苗,不是嗎?”
“哦!也對!”趙沈氏木木地答道。
對啊!大樹用大的,小苗用小的。
可原先咋沒人想到呢?
趙蘭看著趙沈氏依舊皺著眉毛,還在糾結著小鐵鍬的問題,忙打岔道:“娘,早飯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