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好萊塢的工作方式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讓演員加班,他們拍戲很有意思,幾點開始、幾點結束很清楚,不會發生趕戲的情況,而且每週還會有一天的休息時間,更像是上班。
“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看到車窗外的夕陽,劉亦非想到了這句詩。
敦煌的取景地是鳴沙山和雅丹魔鬼城。
當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才發現這條路線與“魔鬼”一詞非常匹配,從早到晚一直在路上,車窗外不斷飛過的是孤寂與荒涼。
雅丹地貌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風蝕地貌,這種地貌的形成是由於極乾旱地區的湖底乾涸開裂,再加上狂風肆虐的影響,乾裂的縫隙越吹越大,最終形成很多壟脊和溝槽,所以雅丹地貌又稱風蝕壟槽。
而這種特殊地貌,遇風會發出類似鬼哭狼嚎的聲音,好像魔鬼的召喚,另外這裡處於羅布泊的邊緣,黑夜行走容易迷路,所以才會稱為魔鬼城。
“美的同時,又有點恐怖。”劉亦非下意識的抓住了鄰座呂布的胳膊。
“這還只是開胃菜呢,等到了晚上,你就會知道什麼叫‘鬼哭狼嚎’。”呂布逗她。
“逍遙哥哥,你別嚇我。”劉亦非不斷吞嚥口水。
“還有,這裡白天的氣溫至少是40攝氏度,你要做好受苦的心理準備。”呂布提醒道。
“嗯,這個我曉得,而且我媽也帶了好多防曬用品。”劉亦非早有準備。
作為動作片,肯定場場都要打。
而在沙漠對打,那是相當的辛苦。
老外編劇更是要難上加難,在尋找美猴王途中一場大風沙落難戲中,安排劉亦非揹著大琵琶打架,還要以橫一字馬的高難度動作去救失足的呂布。
好的是,戲份主要集中在了成籠和李漣傑身上。
因為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是《雙J計劃》,“J”是成籠的英文名“Jackie”和李漣傑的英文名“Jet”,主要講他們的故事,後面才改成的《功夫之王》。
在文戲方面。
李漣傑的角色名字是“默僧”,人如其名,全片不到五十句臺詞。
成籠飾演的“醉仙”,跟他以前的角色差不多,負責搞笑和推進主線。
呂布的“傑森”和劉亦非的“金燕子”,貢獻了片中僅有的一點感情戲。
為什麼說一點,因為兩人只是處在戀愛的萌芽階段。
不過,有一場吻戲。
沒錯,劉亦非的電視熒幕初吻和電影熒幕初吻,都是被呂布給奪走了。
在拍《金粉世家》時,她太小,只有十五歲,劉小莉不給有吻戲的存在。
《天龍八部》倒是有,但是借位和親臉,算不上吻戲。
到了《仙劍奇俠傳1》,那是各種親了,臉、嘴都有,且是真親。
現在的《功夫之王》也一樣是真親,只不過就是親了一下嘴而已。
在敦煌的半個月,天氣狀況陰晴不定,拍攝需要老天爺給面子。
可本以為劇組僅有的兩個女演員劉亦非、李栤栤會在結束後抱怨在沙漠中拍戲的艱苦,誰知道兩人並不在乎“黃沙漫天,天天吃土”的苦,面部被曬脫皮也就是吐槽了一下氣溫而已。
離開了敦煌,餘下的幾處取景地也沒好過多少。
進入六月,酷暑難耐啊。
拍戲多年的成籠,對於高溫天氣頗有經驗,他認為,演員最擔心的就是把自己曬黑,影響效果,因此防曬成了重要的功課,還非常細心地給劇組所有演員都送了小手帕,是專門用來放在臉上遮太陽的,用起來就像臉上戴了個蝙蝠形的遮陽鏡,有利於保護演員臉上的妝,不被烈日直接暴曬。
李栤栤在片中扮演白髮魔女,烈日下拍起戲來,連馬都熱得口噴白沫了,這位“魔女”已經被熱出了一身痱子,每天晚上回到休息的地方泡澡,渾身都疼,劇組為她準備了三個電風扇,她還自己隨身帶一把扇子,在穿上戲服前經常渾身塗滿花露水,以此來構築自己的“個人空調系統”。
在拍攝後期,李漣傑成為劇組最“熱”的演員,他扮演的默僧的戲份已經完工,剩下的都是孫悟空的戲份了,拍戲時除了要把眉毛、頭髮、鬍子全部都沾上金黃色的毛髮之外,就連露出來的胳膊、手都要戴上有金毛的套子,這身行頭除了讓他顯得格外精神、霸氣外,剩下的就是承受高溫酷刑。
呂布和劉亦非相對來說,會好一點。
首先是戲服不厚,其次是不用戴假髮頭套,最後是在烈日下的戲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