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紀公司打包演唱會主辦權,第一次溢價出售,在300萬的基礎上,根據歌手名氣溢價,比如王靖雯的十倍溢價,經紀公司完成拋售後,演唱會最終收益就和經紀公司無關。
3,大型娛樂公司購買歌手經紀公司的演唱主辦權,完成第二次溢價的再出售,或者直接承辦,這個過程會持續很久,可能轉兩手、三手、甚至更多,而多一個公司參與,溢價就多一次。
4,主辦方和承辦方確定,以上所有的費用來源和票房壓力都堆積在了這一步,主辦方和承辦方開始按照最終溢價和自己的收入預期來確定票價。
總而言之,一場演唱會掙不掙錢,主要還是看歌手的號召力強不強、票好不好賣。
呂布的演唱會是俞飛鴻去談的,由猛將工作室聯合皇英娛樂、海潤影視、周易影視、龍騰影視四家娛樂公司一起主辦和承辦。
而且合同也是特製的,最終收益的大部分都是呂布拿走,佔30%,工程製作方拿20%,燈光音響提供方拿20%,剩下的30%是五個主辦承辦方的收入。
所以,門票若是賣不到七成以上,那麼這場演唱會的投資方就一定虧。
還有演唱會的票價,都是透過對比、權衡歌手的規格和市場的接受度來定的。
內地的五場,普通門票128~288,貴賓票共四檔,分別為488、688、888和1088。
屬於中等票價,區域劃分很細,儘量讓觀眾覺得合理。
香江、臺北、首爾、新加坡、紐約這五場的票價會稍微高一點,經濟發達嘛。
市場部用公式作了計算,在上座率超過八成的情況下,這次全球巡迴演唱會的票房保底差不多也要在1億,呂布拿30%,能夠分到3000萬左右。
所以,影響力高的歌手,開演唱會是穩賺不賠的。
這也是張學侑、劉得華那些香江歌手時不時就去紅館連開多場演唱會的原因,都是錢啊。
當然了,在華語樂壇的影響力,呂布跟他們還比不了。
如此大規模、多場次的演唱會,要是換一個人,怕是沒多少娛樂公司敢接手。
主要這是呂布第一次開演唱會,歌迷早就等不及了,然後是專輯《2005,歌聲依舊》的銷量和口碑大爆,積攢了很多人氣,再加上他這兩年在電影圈、電視圈混得風生水起,吸收了大批粉絲,以及他與四家娛樂公司的老闆關係好,才能夠促成這件事的。
假如是選擇出售主辦權,那麼售價會被壓低一半。
不過,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俞飛鴻也讓人各種做調研和分析,並且做了各種應急預案,以防翻車。
【個人電影】
“來了,真的來了!”
“當他改名‘呂布’,我就猜到會有這麼一天!”
“我說二哥為什麼沒有出現在《赤壁》的演員陣容中,原來是自己親自拍!”
“我勒個去,導演徐氪、姜紋、甯浩、呂布,編劇張記中、徐克、呂布,製片人俞飛鴻、施南生、羅雄,武術指導袁合平、呂布、張縉,這主創團隊是要起飛啊。”
“自編自導自演,我已經開始期待了。”
“唯一擔心的是,以‘呂布’的視角來講述三國的故事,受眾行不行?”
……
“我身邊小有成就的演員,無一不在做著導演夢”,這是圈內一位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影視報》記者發出如是感嘆。
演而優則導,長期有之,並不鮮見。
我國演員轉型做導演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80年代,成籠、洪琻寶都是其中典型代表,到了20世紀90年代,又出現了像是姜紋、周睲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