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的這一訊息說出來,讓在坐的眾人有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
其實隨著電影市場開放性、包容性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演員開始嘗試導演工作,“演而優則導”也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一個十分熱門的現象。
“演員轉型當導演,是好事兒,說明我們的行業更加開放包容,但壞的一方面是很多人可能因此浮躁,導演是一個雜家,需要儲備很多知識和實踐能力,一部電影至少得用兩三年來做,你得做好準備放棄掉很多東西,比如賺錢的機會,因為導演這個工種來不得半點虛假。”對於呂布想要拍電影這件事,在影視圈混跡多年的張記中如此說道。
有的人是覺得做演員不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沒辦法和導演溝通,所以轉型做導演。
有的人是想去拍一些自己想拍的東西,藉助演員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表現自己的情感,所以轉型做導演。
有的人是為多賺一份錢,所以轉型做導演。
姜紋就是一個演員轉型當導演的例子。
嗯?
姜紋?
好像不是一個好例子,轉型當導演的第一、第二部電影,加一起虧了1億多。
至於呂布為什麼要自己去拍三國題材的電影,原因有三。
1,賺錢;
2,把自己的一些經歷放進去,讓人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東漢末年;
3,對演員這個職業的興趣有所下降,換個職業調劑一下。
“籌備到哪一個階段了?”張記中好奇的問道。
“劇本。”呂布言簡意賅的回道。
“你是打算拍哪些故事?”張記中很想知道。
三國時期,太多經典的故事了,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煮酒論英雄……每一個都能拍成一部電影。
“自然是拍我的故事。”呂布以開玩笑的口吻說。
“三英戰呂布!”劉亦非脫口而出。
“呂布戲貂蟬!”劉師師不甘落後。
“轅門射戟!”佟丫丫也來湊熱鬧。
“都不錯,【呂布】的知名度非常高,擁有著不錯的受眾群體,消費者也樂意買單,就是名聲和事蹟不太行,在寫劇本的時候要注意,儘量將這方面弱化掉。”張記中認為可行。
“不知道張導有沒興趣一起玩玩?”呂布並未因為這句“名聲和事蹟不太行”生氣,也不是他豁達,而是無奈。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他已經改變不了什麼。
再說了,陳壽也好,羅貫中也好,去跟死了的人較什麼真。
重要的是他還活得好好的,正在書寫【呂布】的新歷史。
“這個可以啊,改天找個時間,我們好好聊一聊這件事。”張記中是一直都喜歡跟呂布合作的,哪種形式都可以。
“好,說定了啊。”呂布微微一笑。
為什麼向張記中拋橄欖枝?
首先是履歷非常豐富,是央視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階經濟師,做過教師、演員,拉過大提琴,寫過劇本,當過副導演、導演,是央視版《三國演義》製片主任、央視版《水滸傳》總製片主任、央視版《笑傲江湖》製片人等。
然後是能力很強,都賺了大錢。
呂布的想法是,他準備故事大綱,劇本由專業編劇來完成。
而且是一個系列,共計三部。
以《三國演義》為主,他自己的真實經歷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