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這樣的戰爭場面,之前也不是沒有國內導演拍過,比如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救阿斗的情節,萬軍叢中過,片甲不沾身。
但都是以分鏡頭銜接的方式來呈現,也是受“世紀難題”限制,在場的所有“敵人”不能同時進攻主角,若是用長鏡頭或者全景鏡頭來拍,就會拍到周圍打醬油的群演。
而這次,唐記禮請了2萬部隊的人來出演秦朝大軍,錢花了,自然不能浪費,必須好好利用,拍一個可以成為“教科書級別”的大場面。
可問題來了,如何拍才能既展示了古代將軍那種“萬夫莫敵”的霸氣和武力,又不會顯得過於虛假、誇張。
“小呂,你的意見是?”唐記禮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呂布,到他這個戰爭顧問和歷史顧問表演的時候了。
“這場戲的話,我是這麼想的……”呂布組織了下語言,侃侃而談起來。
他知道唐記禮的擔心,怕拍出來的情節太離譜,比蘭博還蘭博,被觀眾吐槽。
如果放在現今熱武器時代,一個經過嚴格訓練計程車兵,在手持熱武器的情況下,一人對戰上百人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要彈藥充足,相信很多優秀計程車兵是能夠做到的。
但要是換成冷兵器,比如刀槍劍戟之類,在“你死我亡”的情境下,以現代人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耐力而言,不敢說一個都沒有,可至少超過99.99%的人是做不到以一敵百的。
呂布就不吹自己了,方天畫戟+赤兔=以一敵(),括號裡的數字都不好意思填。
拿證據說話,冷兵器時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有正史記載,能夠做到以一敵百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並且關於項羽以一敵百的記錄並非只有一次,根據《史記》記載,有三次之多。
第一次,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第二次,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第三次,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項羽身高八尺有餘,力大無窮,可以舉鼎,比大多數士卒都要高,身體也更加強壯。
呂布認為自己的身體和力量是跟項羽差不多的,而且從知道“穿越”後,有時也幻想過去跟項羽比試一下。
遺憾的是,這並非他能夠操控的。
回到這場戲。
聽他講完,唐記禮,成籠,以及一眾成家班武行,皆是投去佩服的目光。
雖是袁合平的關門弟子,卻有著與師傅不同風格的動作設計理念,更擅長使用長鏡頭和全景鏡頭。
而最厲害的是,有自己的一套解決“世紀難題”的方法。
可以說,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小呂,你講的這些東西,真的是歷史書上寫的嗎?為何如此的真實?”唐記禮也翻過不少資料,但沒看到對於古代戰爭具體細緻的描寫,而呂布剛剛說的,畫面感極強,讓人覺得古代戰爭就是這樣的。
“差不多吧,真假其實不重要,又不是拍紀錄片,重要的是合理且精彩。”呂布並未多做任何解釋。
“就按照小呂的來一遍,先看看效果如何。”成籠對此沒有意見,甚至認為比他們設計的要好得多。
今天就這一場戲,時間非常充裕。
飾演叛軍的會以小隊進攻陣型向呂布推進,前排是武行,中後排都是兵哥哥、兵姐姐。
武行對套招更為熟悉,出錯機率小。
這不是鬧著玩的,雖然使用的道具長槍的槍頭部分是未開封的,可真被戳中,也是相當痛的,甚至流血受傷。
“Action!”
話音剛落,峽谷中忽然颳起了一陣風,叛軍的旗幟隨風搖曳,塵沙飄飛。
此時,三岔路口殺氣生。
呂布已經進入狀態,手綽長槍,佇立路口,真乃“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他周身氣場強大而攝人,實在是令人心驚膽寒。
只是他冷峻的眼神中,夾雜著一絲興奮。
“歐巴好有男人味。”